[实用新型]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3030.5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6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5/10;E03F7/02;E03F5/14;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设备 污水干管 出水口 雨水 雨水管道 在线处理 干管 分流制排水系统 雨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市政道路 污水管道 进水口连接 污水处理厂 污水 单元区域 高效处理 混合污水 系统结构 小区区域 自然水体 建造 出口 小区 | ||
1.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市政道路上的污水干管,所述污水干管的出口设置有污水处理厂;
市政道路上的雨水干管,所述雨水干管的末端与自然水体相连;
单元区域内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与所述污水干管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道的出口设置雨水处理系统,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分流设备、调蓄设施和在线处理设施;所述分流设备具有五个开口,分别是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
所述雨水管道与分流设备的进水口连接,分流设备的第一出水口与污水干管连接,分流设备的第二出水口与调蓄设施相连,分流设备的第三出水口与在线处理设施的进水口相连,在线处理设施的出水口与雨水干管相连,分流设备的第四出水口与雨水干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区域为城市区域内以功能用途属性划分的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区域;
其中,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6平方公里;
其中,所述分流设备选自分流井、弃流井或截流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区域的面积为0.01-0.3平方公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分流设备的每个出水口上均设置水利开关;在分流设备的第一出水口设置水利开关1,在分流设备的第二出水口设置水利开关2,在分流设备的第三出水口设置水利开关3,在分流设备的第四出水口设置水利开关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监测分流设备的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调蓄设施的第二监测装置和与二者信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水利开关1、水利开关2、水利开关3和水利开关4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和第二监测装置用于 监测信号并将监测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信号控制水利开关1、水利开关2、水利开关3和水利开关4的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监测雨量的装置,监测时间的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或液位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是水质检测器、在线COD监测仪、在线氨氮监测仪、TSS监测仪、BOD监测仪、TN监测仪、TP监测仪、电极或电导率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是带有计量功能的电动启闭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雨量的装置是雨量计。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时间的装置是计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监测装置根据类型需求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或分流设备井体外;其中,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和监测水体水质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监测雨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外,监测水体总量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中的水利开关上,监测时间的装置设置在分流设备井体内或井体外。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装置包括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其中,所述监测水体液位的装置是液位传感器、液位计、液位开关。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监测装置设置于调蓄设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30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