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程器用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1010.4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1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达思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076 | 分类号: | F16D1/07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215143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用 联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特别是涉及增程器用联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増程器,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连接,大多数多采用直接连接(硬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直接只是简单的将发电机与发动机连接起来,这种方式不仅需要连接轴比较粗,而且需要连接轴能抵抗发动机转速波动带来的瞬时冲击扭矩,从而导致连接轴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断裂。为了解决断裂问题,大多数増程器厂家会直接加粗连接轴的直径,以至于连接轴远远超出普通燃油车的连接轴直径。
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直接连接,除了上述问题外,最主要的是噪音问题。直接连接,就相当于钢件与钢件之间直接传动扭矩,从而导致撞击声的产生,在发动机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这种噪音非常明显,以至于我们坐在汽车里面也能听到这种撞击声音,给乘客的感觉相当不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增程器用联轴器,轴向、径向尺寸较小,具有明显的减震作用,无噪声,无磨损。
一种增程器用联轴器,包括:发电机端法兰、第一膜片组、中间法兰、第二膜片组和动力端法兰;
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分别固定在所述中间法兰的两侧;
所述发电机端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一膜片组的外侧;
所述动力端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二膜片组的外侧;
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均由多个膜片叠压在一起组成;所述膜片是圆环形。
上述增程器用联轴器,采用三法兰两膜片的结构,轴向、径向尺寸较小,膜片组由多片膜片组成,具有明显的减震作用,无噪声,无磨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是不锈钢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的厚度是0.3~0.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均由2~10个膜片叠压在一起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锥套;所述锥套固定在所述发电机端法兰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锥套的锥度在1:5~1:10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程器用联轴器的图。
附图说明:100电机端法兰、200第一膜片组、300中间法兰、400第二膜片组、500动力端法兰、600锥套、700定位圆柱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增程器用联轴器,包括:发电机端法兰100、第一膜片组200、中间法兰300、第二膜片组400和动力端法兰500。
所述中间法兰上设有。
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分别固定在所述中间法兰的两侧。
所述发电机端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一膜片组的外侧。
所述动力端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二膜片组的外侧。
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均由多个膜片叠压在一起组成。所述膜片是圆环形。
采用2组膜片组。由于1组膜片组的径向纠偏能力有限,2组膜片组的纠偏能力有大幅度增加,这样可以解决发电机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的同轴度偏差,甚至可以要求发电机主轴的加工精度降低(减少成本)。市场上的普遍増程器,为了解决径向不同轴问题,连接部位多采用大间隙配合,方便组装,因为有间隙,转动时就少不了撞击,从而产生噪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是不锈钢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片的厚度是0.3~0.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均由2~10个膜片叠压在一起组成。可以理解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的膜片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所述所述第一膜片组和第二膜片组的膜片的数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锥套600;所述锥套固定在所述发电机端法兰的外侧。用锥套与发电机轴连接,即采用锥面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自定心功能,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同轴度就比较好,不但提升性能还可以降低不同轴造成的扭曲,扭曲的话会有噪音出现。市场上的普遍増程器,为了解决发动机与发电机不同轴问题,这个部位多采用花键连接,因为内花键与外花键要装配在一起,就必须要求有一定的缝隙,有缝隙就有噪音,为了降低噪音就减小间隙,间隙越小加工难度越大、成本越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锥套的锥度在1:5~1:1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达思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达思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10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