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免采变形适应地岩集束热管供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6694.3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9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淩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总立机电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00 | 分类号: | F24T1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郭春远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适应 集束 热管 供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地下热源采集热能并循环利用设备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免采变形适应地岩集束热管供热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石油、煤炭燃烧的排放物会造成雾霾、促进酸雨的形成,增加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排放物还会污染水源。利用地热能为主要热源的地热供热系统受到关注,和火电、水电相比,干热岩发电几乎是零排放,开发安全,持续性好。地热能为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属于可再生能源。平均地温梯度大于2.5℃/100m,允许钻地热井的地区;许多地区有较丰富的90℃以下的低温地热资源,地热供热系统按照地热流进入供热系统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直接供热即把地热流直接引入供热系统,间接供热即地热流通过换热器将热能传递给供热系统的循环水,地热流不直接进入供热系统。
现有技术中,地热供热常见的供热形式有三种:纯地热水换热供热、地热水换热+压缩式热泵供热、地热水换热+吸收式热泵供热。综合利用地热能,将地热用于供暖、热水供应、工农牧业,需要考虑梯级利用地热能,尽量增大地热流温差,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能。在供暖季抽出地热水经热水表、除砂器到换热器,加热供暖用的循环水;地热放热后进入曝气罐,用热风强制通风经曝气、加压过滤除铁后,送入储水箱,地热水再经加压泵向用户供生活热水。供暖系统循环水经换热器被加热,然后供至采暖用户的散热器或风机盘管,向室内供暖。如果设有供暖调峰,在严冬时部分水流经锅炉再加热后供出。在非供暖季,地热水直接进入曝气罐,经过滤除铁后送入储水罐向外供水。在非供暖地区,取消换热器,只设井口装置和水处理设施。其中,地热技术需要敷设管线从中深底层引出地下水,含泥沙比例较大,需要过滤,不仅工程较大、成本较高,而且,地下水引出过程中热量损失较大而且具有腐蚀性,对系统设备性能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免采变形适应地岩集束热管供热设备,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弥补现有技术缺陷,更加洁净环保和高能效的利用地下热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地岩采热装置、集束导热管、单向输出座、输出接头、连接管、集热体和采热管;地岩采热装置上安装采热管,采热管外端伸出地岩采热装置外壁,采热管内端在地岩采热装置内连接集热体,集热体通过连接管连接安装在地岩采热装置内的单向输出座,同时,集束导热管内端与单向输出座连接,集束导热管外端伸出地岩采热装置外壁顶部并安装输出接头,热量由采热管向上单向依次经过集热体和单向输出座并进一步传递到集束导热管和输出接头输出。
尤其是,集束导热管内端向下连接并穿过单向输出座后接入集热体。
尤其是,集热体上至少均匀安装二组采热管。
尤其是,在地岩采热装置内至少安装二组连接集热体。
尤其是,集热体上安装输入接头,输入接头外端伸出地岩采热装置外壁并外罩安装保护盖。
尤其是,地岩采热装置通过输出接头连接金属超导可变形热管,进一步的,相邻两端金属超导可变形热管之间连接单向换热续接座,其中,金属超导可变形热管内具有集束的单向导热金属管线,而且,金属超导可变形热管外壁及整体为弹性变形结构;单向换热续接座为地岩采热装置的简化结构,至少包括输入接头、集热体、单向输出座和输出接头。
尤其是,地岩采热装置至少局部外壁安装隔热保温保护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采集干热岩地热能,提高地下吸热导热效率,设备结构合理紧凑,单向传热,而且传输管线柔韧可变形,对采热井下工况适应性较强,热量输送损失低,不用引出地下水,开发安全,持续性好,作为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绿色,无污染,节能,环保,清洁。和火电、水电相比,干热岩发电几乎是零排放,能够实现稳定、可靠且安全的能源供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应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地岩采热装置1、集束导热管2、单向输出座3、输出接头4、连接管5、集热体6、采热管7、输入接头8、保护盖9、金属超导可变形热管10、单向换热续接座11、水处理和供暖系统12、工作区13、采热井14、岩层15、井口装置1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总立机电工程(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总立机电工程(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6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厂太阳能应用系统
- 下一篇:超低高度大温差溴化锂吸收式换热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