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法脱硫双吸收塔后置式旋流除雾节水烟囱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4925.7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5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起;王建军;梁汝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48;B01D50/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梁永健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囱 直筒 吸收塔 连接端 水槽 进烟通道 湿法脱硫 后置式 除雾 旋流 连续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 顶部安装 对向设置 降低系统 节水 耗水量 颗粒物 排放量 排气口 白烟 侧壁 法兰 相切 烟气 连通 建造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双吸收塔后置式旋流除雾节水烟囱,包括两个进烟通道和直筒烟囱;所述直筒烟囱包括水槽和两个连接端;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直筒烟囱的底部;两个所述连接端对向设置在所述直筒烟囱的底端的侧壁,且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直筒烟囱的连接处相切;两个所述进烟通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吸收塔的顶端排气口相连,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所述直筒烟囱的底部的两个所述连接端相连,由此所述吸收塔与所述直筒烟囱连通;所述直筒烟囱顶部安装有一套烟气连续检测系统。本装置可以减少建造及维护成本、消除白烟、降低系统耗水量、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囱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法脱硫双吸收塔后置式旋流除雾节水烟囱。
背景技术
湿法脱硫工艺,在高温烟气与石灰浆液接触过程中,浆液中大量的水被蒸发。携带大量水蒸汽的净化后烟气从烟囱直接排放,使得系统大量地被消耗水,造成运行成本的增加。同时,烟气排放到空气中后会降温冷凝,从而形成白烟。很多的企业随着自身产量的不断增长,在原脱硫塔旁新建了一座脱硫塔,但仍设置两个排放烟囱,配置两套烟气连续在线监控系统会使得投资成本及维护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建造及维护成本、消除白烟、降低系统耗水量、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量的湿法脱硫双吸收塔后置式旋流除雾节水烟囱。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湿法脱硫双吸收塔后置式旋流除雾节水烟囱,包括两个进烟通道和直筒烟囱;
所述直筒烟囱包括水槽和两个连接端;
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直筒烟囱的底部;两个所述连接端对向设置在所述直筒烟囱的底端的侧壁,且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直筒烟囱的连接处相切;
两个所述进烟通道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吸收塔的顶端排气口相连,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所述直筒烟囱的底部的两个所述连接端相连,由此所述吸收塔与所述直筒烟囱连通;
所述直筒烟囱顶部安装有一套烟气连续检测系统。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直筒烟囱采用不锈钢材质。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水槽与所述吸收塔连通,由水泵将收集到的水输运到所述吸收塔中。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不锈钢材为316L不锈钢。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吸收塔包括烟气入口、吸收段、烟气出口和回收水槽;所述吸收段设置有喷淋层;所述回收水槽和所述水槽连通。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吸收段在纵向等间隔设有多个喷淋层。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喷淋层采用扇形喷嘴。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吸收段的侧壁设置有观察口。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观察口设有多个。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观察口有玻璃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少建造及维护成本、消除白烟、降低系统耗水量、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直筒烟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进烟通道1、直筒烟囱2、水槽21、连接端22、烟气连续检测系统23、吸收塔3、烟气入口31、吸收段32、喷淋层321、烟气出口33和回收水槽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4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