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电渗析深度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94702.0 | 申请日: | 201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8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纪镁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科宁沃特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71 | 代理人: | 巫丽青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渗析器 淡水箱 水箱 反渗透膜组件 纳滤膜组件 纳滤 深度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 垃圾渗滤液 淡水出口 膜浓缩液 浓水出口 淡水产 电渗析 浓水箱 原水箱 垃圾渗滤液处理 反渗透产水箱 水产 技术开发 建设成本 运行操作 运行成本 输送泵 均和 出口 自来水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开发应用领域,一种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电渗析深度处理设备,原水箱通过输送泵与两个电渗析器淡水箱相连,电渗析器浓水箱注入一定量自来水,电渗析器浓水箱和两个电渗析器淡水箱出口均和电渗析器入口相连,电渗析器出口分别与电渗析器淡水箱和电渗析器浓水产水箱相连,纳滤膜组件和电渗析器淡水箱相连,纳滤膜组件的淡水出口与纳滤淡水产水箱相连,纳滤膜组件浓水出口与纳滤浓水产水箱相连,反渗透膜组件和纳滤淡水产水箱相连,反渗透膜组件浓水出口与原水箱相连,反渗透膜组件淡水出口与反渗透产水箱相连。本实用新型本有效减低了工艺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运行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针对经过反渗透膜、纳滤膜等膜法处理技术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浓缩液进行深度处理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发酵等物理、生物、化学作用,同时在降水和其他外部来水的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含有机和无机成分的液体。
为了降低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以卫生填埋和垃圾焚烧作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在今后一段时期,卫生填埋处理和垃圾焚烧处理仍将是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作为最常见的垃圾处理方法,其垃圾填埋过程和垃圾堆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垃圾渗滤液,存在着诸多污染问题,如不妥善处理,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和巨大危害。
垃圾渗滤液作为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其组成复杂,含有机物、氨氮、重金属、色度、盐含量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可生化性能差;受垃圾组成、垃圾含水率、垃圾填埋时间、降雨渗透量等因素影响,水质波动范围及水量变化大,处理难度高。
目前对垃圾渗滤液浓缩液深度处理的方案主要有蒸发结晶法、高级氧化单元技术和电催化氧化法。蒸发结晶法是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固化,但是对设备要求高,运行费用高,操作管理复杂。高级氧化单元技术处理浓缩液,该法处理成本高、出水指标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且运行不稳定。电催化氧化法对浓缩液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该法对浓缩液中的无机盐,尤其是钙离子无法有效去除,长久运行容易造成电极板等设备结构问题。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采用“电渗析+反渗透”的工艺处理,例如中国专利CN201320664573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膜处理浓缩液的处理系统,采用膜法浓缩方式对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该方案的结构中,首先需要对原水进行初步处理,需要经过繁琐的浓缩液收集槽1、反应箱2、管式微滤膜装置3进行初步过滤,需要耗费较大的材料成本和时间成本,微滤产水箱内的微滤透过液经过电渗析装置进行电渗析脱盐,电渗析淡水经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对电渗析淡水进行反渗透浓缩处理,该现有技术中的方案结构复杂,反渗透处理过程中需要增压,整个系统设计成本高,不易批量化生产和推广。同时垃圾渗滤液是一种高COD高盐的水质,经电渗析脱盐后的淡水中虽然盐度降低可进入反渗透,但是电渗析器对垃圾渗滤液的COD并没有去除能力,淡水中的COD对反渗透膜的寿命以及通量都有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电渗析深度处理设备,采用“电渗析+纳滤+反渗透”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有效的低运行能耗的浓缩液减量深度处理效果,同时该结构设计能够将COD和盐分离,在保护反渗透膜的同时含有高COD的纳滤浓水和含有高盐的电渗析器浓水,更有益于后续的生化以及固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科宁沃特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科宁沃特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47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