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91822.5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0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杜文波;刘云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片 散热 组件 取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片、散热组件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油汀取暖器因其安全可靠、方便移动等优点被人们广泛使用,现有的油汀取暖器的工作原理是使用电加热帮来加热金属腔体内的导热油,高温的导热油通过金属腔体及腔体上的散热片向周围环境空气传热以达到取暖的目的。一般的取暖器的散热体包括两个油管以及多个散热片,每个散热片的两端分别设在两个油管上,每个散热片内设有与两个油管连通的油路通道,散热片内的油道通过焊接工艺密封,生产工艺复杂,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且存在诸如漏油、渗油的隐患,对产品的可靠性有影响,此外,导热散热主要通过加热体加热导热油,以使导热油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这样的取暖方式由于导热速度慢,导致散热效率不高、取暖速度慢。一些厂家对现有的油汀取暖器进行一些改造,诸如增加空气腔、金属散热片等方式,但其受限于散热片的结构与尺寸等因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改善散热性能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散热片,用于取暖器,散热片包括:散热单体,散热单体设置有中空内腔,散热单体的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连接件,设置在散热单体上;其中,散热片设置有多个散热单体,相邻的散热单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片,用于取暖器,散热片包括散热单体和连接件。其中,散热单体设置有中空内腔,中空内腔使得散热单体内部形成空气腔体,利用烟囱效应加强散热效果,提高散热单体侧壁传热导热的速度,从而实现强化散热、提高散热效率的作用;散热单体的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另一端沿散热单体径向的横截面面积,即,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随着高度的变化不断变化,使得侧壁具有一定倾斜度,增加散热的面积,同时可以避免热量流动过程中相互重叠或阻挡,加速热量的交换,提高散热效率。连接件,连接件设置在散热单体上,用于连接相邻的散热单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的散热单体可以通过连接相互传递热量,连接件热阻较小,可以提高散热单体之间传递热量的效率,减少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使得各个散热单体的热量均匀一致,从而协同作用以自然对流的方式向周围空气传递热量,增强散热效果;同时,连接件与相连接的散热单体形成空气腔体,进一步利用空腔的烟囱效应强化散热速度与效果,提升散热效能。此外,散热片设置有多个散热单体,多个散热单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形成协同散热结构,大大强化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与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散热片,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大于8mm。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大于8mm,一方面可以保证散热单体与热源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得热源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传递给散热单体一定的热量,同时可以提高传递热量的速度,提高导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散热单体的中空腔体具有足够的容积实现腔体内空气的翻滚流动,从而加强内部空气与散热单体侧壁的热交换,强化烟囱效应,进而增强散热片的散热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0.8H。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同时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L1大于0.8倍的散热单体高度H,散热单体高度H小于10mm可以有效减少散热片的外形体积,降低结构上的使用限制,散热单体的径向距离足够大可以保证径向单体内部的中空腔体的烟囱效应起到明显增强散热的效果,强化腔体内部的空气的流动,从而增强散热功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大于8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8mm,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侧壁间隔足够大可以减少相邻的散热单体之间相邻的两侧壁之间的散热影响,避免散热区域重叠冲突,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单体的高度H小于10mm,相邻的散热单体的相邻两侧壁之间的距离L2>0.8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918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速热电采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吸收式建筑内部采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