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冲洗穿孔管环路曝气器及曝气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89313.9 | 申请日: | 2017-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单培源;杜雨昕;张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资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夏恒霞 |
| 地址: | 2111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洗 穿孔 环路 曝气器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冲洗穿孔管环路曝气器及曝气设备,其中,曝气器包括端部开口的曝气盘管、进气管及出气管,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曝气盘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接,进气管的端部安装有进气阀和进气管反冲洗球阀,出气管的上端安装有出气管反冲洗球阀;曝气盘管的底部等距离地分布有若干对曝气孔,每对曝气孔均交错地分布于底部中心线两侧且沿径向向斜下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曝气器由多个构件组装构成,便于运输且安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设计新颖科学,不易堵塞,气体阻力小,能耗低,动力效率高,且曝气器具有反冲洗功能,便于疏通管道,去除管道内的沉积物并更好地打通孔眼,进一步优化曝气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器,具体涉及一种反冲洗穿孔管环路曝气器及曝气设备;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好氧处理最关键因素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地将空气中的氧气转移到水中,供给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所必须的氧源,以及如何产生良好且完全混合的搅拌,以避免污泥沉积。因此,曝气设备的选择,在生物处理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曝气设备主要包括鼓风曝气、射流曝气和机械曝气。鼓风曝气是目前国内最主流的曝气方式,也是废水处理厂诸多工艺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曝气工艺。但是在高浓度、高悬浮物、高硬度或者容易结垢的废水中,微孔曝气器极易堵塞,因而微孔曝气使用期限较短,膜易老化且易堵塞,运行维护多有不便;微孔出气导致气体阻力增加,要求鼓风机压力较高,微孔曝气器对进入曝气系统的气源有严格的除尘过滤要求,曝气器的耐用性与可靠性不高。
射流式水下曝气机因其剧烈的混掺效果,氧利用率高,但压力损失大,能耗较高,水和空气混合后向单方向曝气,易造成废水池中溶解氧不均匀。实际运行中,射流曝气水深范围通常在6~10米,水太浅,射流曝气的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没有优势,水太深,虽然可以节省占地,但是土建造价将上升。
机械曝气设备曝气池深度有限,占地面积较大,另外水体的湍流程度不够,进入水体的气泡体积很大,虽然污泥处于悬浮流动状态,但是微观气泡体积很大,另外设备体积庞大,输入电能中相当一部分消耗在机器自身的运转中,而且运行时产生较多的水雾和飞沫,易造成二次污染。
曝气设备工作时,气泡与水体接触,将气泡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从理论上讲,气泡越小、气液接触面积越大,氧利用率越高。在污水好氧生物处理领域中,寻找一种构造简单,不易堵塞,氧的转移系数和利用率高、耗电省的高效曝气设备、直接关系到废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能耗、维修成本及水处理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冲洗穿孔管环路曝气器及曝气设备,其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具有不易堵塞、气体阻力小、能耗低、动力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反冲洗穿孔管环路曝气器,包括端部开口的曝气盘管、进气管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曝气盘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相连接,所述进气管的端部安装有进气阀和进气管反冲洗球阀,所述出气管的上端安装有出气管反冲洗球阀;所述曝气盘管的底部等距离地分布有若干对曝气孔,每对曝气孔均交错地分布于底部中心线两侧且沿径向向斜下方设置,所述曝气孔的孔径自内向外依次增大,且外孔处沿孔径向设置有若干分割条,以对产生的气泡进行二次分割,增大了气液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氧利用效率。
优选地,前述曝气盘管、进气管及出气管均由316不锈钢材料制成,具有耐腐蚀、抗老化的特点且物理性能优良。
更优选地,前述曝气盘管弯折成矩形环路,所述进气端紧邻出气端且端口均向上。
再优选地,前述进气管由竖直进气长管与水平进气短管组成,所述进气长管与进气端连接后向上延伸,再与水平进气短管通过法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资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资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93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