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肠道手术瘘口造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7892.3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7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碧波;杨明园;余挺;蔡娇;侯国军;董子慧;余家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5 | 分类号: | A61B17/3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针 中心杆 切割器 手柄 齿轮座 支撑杆 通孔 肠道手术 中心轴线 上端部 外螺纹 下端部 造瘘 瘘口 外围 中心轴线重合 啮合 本实用新型 齿轮连接 开口朝下 中空管套 左右两侧 上表面 齿轮 导通 空管 联动 内开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道手术瘘口造瘘装置,包括一手持部和一切割器,切割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和一钢针,钢针的末端固定在切割器的下端部的中央,切割器的上端部开设有用于穿过钢针的顶端的通孔,手持部包括带外螺纹的中心杆,中心杆的外围套设有一齿轮座,齿轮座通过两个齿轮连接两个手柄,两个手柄位于中心杆的左右两侧,两个手柄通过齿轮与外螺纹的啮合与中心杆联动;齿轮座下方固定有一中空管,中空管套设在一支撑杆外围,支撑杆的上表面与中心杆的底部固定,支撑杆内开设有开口朝下的通道,通道与通孔导通,通道的深度不小于钢针的长度,通道的中心轴线、通孔的中心轴线与钢针的中心轴线重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胃肠外科,具体涉及一种肠道手术瘘口造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显著的上升,而且发病趋势呈现年轻化。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术仍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最常见的方法。只有手术切除了癌性病灶并配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措施,才能真正最大限度的清楚癌病灶、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术的范围包括:癌肿所在肠袢及其全结肠系膜及淋巴结。所遗留结肠癌患者肠的残端经过腹壁皮肤拉到身体表面,回折成龟颈样后缝在预计形成瘘口的地方,这就是目前常用的结直肠癌术后的造瘘术,旨在最大范围切除结直肠癌的同时,建立患者排便的通道,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生理性的排便功能。肠造瘘术的适应症主要为:1).左侧结肠急性梗阻,暂不能根除,可做横结肠造瘘暂时减压;2).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暂时减压,或晚期病例作为永久性人工肛门;3).左侧结肠外伤性破裂,或结肠、直肠吻合不可靠时可作暂时减压,以保证愈合;4).溃疡性结肠炎,病变限于左半结肠者,横结肠造瘘使粪便改道,解除对病变部位的刺激;5).结肠、包括直肠切除术的第一期手术。
但是造瘘手术过程复杂,过程中需要把结肠残端与腹壁连接,通过手术切除部分腹壁皮肤肌肉,构造出一个人为的瘘口,才能与残端相连。现阶段手术过程构建瘘口的方式还是通过术者体外切开皮肤分离肌肉腹膜,切除一部分皮肤和肌肉来实现,过程较为烦杂。目前还没有一种快速而又操作简便的手术瘘口造瘘装置。
如专利号为CN201020049957.2(公开号为CN201602851U)的造瘘针,该专利采用穿刺针进行造瘘,穿刺针在使用时力度较小,而且对瘘口的定位不准备,造瘘过程较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道手术瘘口造瘘装置,以解决传统造瘘复杂不易实施,手术操作时间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肠道手术瘘口造瘘装置,包括一手持部和一切割器,所述切割器包括上端部、下端部和一钢针,所述钢针的末端固定在所述切割器的下端部的中央,所述切割器的上端部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钢针的顶端的通孔,
所述手持部包括带外螺纹的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外围套设有一齿轮座,所述齿轮座通过两个齿轮连接两个手柄,所述两个手柄位于中心杆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手柄通过齿轮与外螺纹的啮合与所述中心杆联动;
所述齿轮座下方固定有一中空管,所述中空管套设在一支撑杆外围,所述支撑杆的上表面与中心杆的底部固定,所述支撑杆内开设有开口朝下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通孔导通,且所述通道的内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径一致;
所述中心杆的外径小于所述中空管的内径,所述通道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钢针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切割器的上端部设有突出方向朝下的下锯齿刀片,所述切割器的下端部设有突出方向朝上的上锯齿刀片,所述上锯齿刀片与所述下锯齿刀片啮合。
进一步,所述上锯齿刀片的厚度从上至下逐渐递增,且所述上锯齿刀片的厚度在1mm-5mm;所述下锯齿刀片的厚度从下至上逐渐递增,且所述下锯齿刀片的厚度在1mm-5mm。
进一步,所述切割器的外轮廓呈椭圆形、圆形、矩形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78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