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在压力罐测试连接器水下性能的高压釜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3524.1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8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行顺;朱敏;林恒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苏州优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R31/00;B01J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6 | 代理人: | 龚颐雯,张春 |
地址: | 10009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压力 测试 连接器 水下 性能 高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连接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压力罐测试连接器水下性能的高压釜。
背景技术
水下湿插拔电连接器进行压力舱试验,需要在500米水深压力环境下,自动完成连接器的插接和解脱,并能够检测连接器插拔力及电气性能。
高压釜是压力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不仅需要保持密封性,还需要承受一定的高压性能。
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用于水下连接器性能检测的压力罐试验装置,也就不具备压力罐中的高压釜,另外,由于连接器的专用性,需要特殊固定装置,重复操作性强,研制一种用于测试水下连接器性能压力罐的高压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应用在压力罐测试连接器水下性能的高压釜,用以保证压力罐中的密封性能,同时为压力罐提供测试主体,并保证压力罐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在压力罐测试连接器水下性能的高压釜,所述高压釜用于安装所述压力罐的上端,所述高压釜包括高压釜筒体和底座,所述高压釜筒体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固定于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高压釜与底座固定在一起,底座与地面固定在一起,确保在压力罐对连接器的测试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做了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筒体包括上筒体,中筒体及下筒体,所述上筒体,中筒体及下筒体依次连接为一体式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子将筒体设计为空腔型结构进行测试,有利于节省材料,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高压釜内的压力;上筒体、中筒体及下筒体设计为一体式结构,方便筒体的加工。
进一步,所述中筒体为上下开口的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上筒体为类似法兰的结构,所述上筒体的内径与所述中筒体内径相同,所述上筒体的端面外径大于所述中筒体的外径;所述下筒体为具有内凹底面的上端开口的结构,所述下筒体的端面内径与所述中筒体的内径相同。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上筒体的外径大于中筒体的外径,有利于安装其他部件;下筒体设计为内凹底面结构,不仅节省材料,而且方便筒体与底座的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上筒体端面上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10~30个。
本实施新型在上筒体的端面上开有通孔,方便高压釜的上端面与其他部件的紧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壁厚不低于20mm,所述筒体的容积为18升。
本实用新型将筒体壁厚设计为不低于20mm,避免因筒体内压力过大造成损伤;筒体的容积设置为18升,以满足筒体内测试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圆板、圆形槽及加强筋,所述圆形槽位于所述圆板的上端,所述加强筋固定在所述圆板与所述圆形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圆板上设置圆形槽,方便对筒体的固定,同时设置加强筋,有利于对筒体的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圆板中间开有圆板通孔,所述圆板通孔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圆形槽的内径,所述加强筋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加强筋的直角边与所述圆形槽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在圆板中间开有圆板通孔,有利于筒体的固定,同时,在圆形槽外面设置加强筋,提高筒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圆板外圆周开有外圆周通孔,所述外圆周通孔的个数为4~10个;所述加强筋的个数为6~16个。
本实用新型在圆板上开有外圆周通孔,用于底座与地面之间进行固定,提高高压釜的稳定性能;加强筋的个数越多,越能提高筒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下筒体与所述圆形槽固定连接,所述圆形槽的外径小于所述下筒体端面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下筒体与圆形槽固定相连,不仅能节省材料,也能提高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与底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高压釜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将筒体与底座加工成一体式结构,节省材料;选用不锈钢材质避免筒体中因盛水次数过多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在压力罐测试连接器水下性能的高压釜,通过将筒体安装在底座上,保证高压釜的稳定性,同时,将底座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保证了高压釜的稳定性能;
(2)本实用新型高压釜的壁厚大于20mm,能够承受高压釜内的压力,且高压釜的材质设计成不锈钢,避免高压釜内生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苏州优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苏州优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3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