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6芯插件转接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2819.7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6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邹朝忠;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27/00;G01R1/04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0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端 接线 转接线 本实用新型 电器连接 接插件 芯插件 转接板 导套 输入输出检测 连接线 电器信号 通用测试 插头 转接 工装 插座 焊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6芯插件转接线束,包括第一接线端、导套、第二接线、第三接;所述第一接线端上分别与第二接线和第三接连接,所述第二接线连接至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三接连接至第三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第三接之间的连接线上设置有导套包裹。本实用新型接插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转接板上,提高电器连接的可靠性。接插件的插头与插座均连接到转接板端,提高该转接线束的通用性。安普转接端直接连接到通用测试工装上,提高可电器连接的可靠性,方便电器信号的输入输出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6芯插件转接线束。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一体化仪表的接线束出线端口出现采用KET的母头方式出线,该类出线方式在实际运用中不方便系统调试,线束连接混乱,在仪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端口做出仔细的辨认,接线时间慢,并且线路外没有保护装置,被损坏的几率大,电气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6芯插件转接线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16芯插件转接线束,包括第一接线端、导套、第二接线、第三接线;所述第一接线端上分别与第二接线和第三接线连接,所述第二接线连接至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三接线连接至第三接线端,所述导套的末端还设置有收缩口。
所述收缩口设置在第二接线和第三接线的交汇处。
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第三接线之间的连接线上设置有导套包裹。
所述导套的内层还设置有保护层。
所述第一接线端包括护套、接线柱、定位条、锁紧卡,所述护套设置在第一接线端的最外端,所述第一接线端内设置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固定端面上还设置有定位条和锁紧卡。
所述定位条与接线柱平行且为三个,三个定位条设置在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上。
所述锁紧卡设置在第一接线端的上端。
所述第二接线端和第三接线端上均分别设置有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接插件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转接板上,提高电器连接的可靠性。接插件的插头与插座均连接到转接板端,提高该转接线束的通用性。安普转接端直接连接到通用测试工装上,提高可电器连接的可靠性,方便电器信号的输入输出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线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接线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接线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接线端,11-护套,12-接线柱,13-定位条,14-锁紧卡,2-导套,21-保护层,22-收缩口,3-第二接线,31-第二接线端, 311-第二接线柱,4-第三接,41-第三接线端,411-第三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一种16芯插件转接线束,包括第一接线端1、导套2、第二接线3、第三接线4;所述第一接线端1上分别与第二接线3和第三接线4连接,所述第二接线3连接至第二接线端31,所述第三接线4连接至第三接线端41,所述导套2的末端还设置有收缩口22。
所述收缩口22设置在第二接线3和第三接线4的交汇处。
所述第一接线端1和第二接线3、第三接线4之间的连接线上设置有导套2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2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