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检测器与气体控制器数据传输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80579.7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7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力赛克安全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8C19/02;G08C19/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仇波 |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检测器 气体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 信号处理器 数据传输 电流信号传输 自动化监控 被测气体 工业标准 集散监控 监测环境 监测信号 输出功能 数据显示 数字信号 双向连接 统一管理 依次连接 远传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体检测器与气体控制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检测器,气体控制器、RS485通信装置、A/D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器,所述气体检测器与所述气体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装置双向连接;所述气体检测器依次连接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器和气体控制器;所述气体控制器连接一个或多个气体检测器。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检测器监测环境气体中被测气体的浓度,并转换为相应的数据显示。该气体检测器具有工业标准的485数字信号输出功能,又具备4‑20mA电流信号传输,可同步远传监测信号,适用于PLC等各种集散监控系统,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动化监控和统一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检测器与气体控制器数据传输的装置。
背景技术
RS485总线通信模式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通信距离和数据传输速率适当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智能化传感器集散控制、楼宇控制、监控报警等领域。但RS485 总线存在自适应、自保护功能弱等缺点,如不注意细节的处理,常出现通信失败甚至系统瘫痪等故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器与气体控制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气体检测器,气体控制器、RS485通信装置、A/D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器,所述气体检测器与所述气体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装置双向连接;所述气体检测器依次连接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器和气体控制器;所述气体控制器连接一个或多个气体检测器。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检测器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气体中被测气体的浓度并转换为相应的数据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检测器监测环境气体中被测气体的浓度,并转换为相应的数据显示。默认情况下,气体检测器通过RS485通信将信号传输至气体控制器,当RS485通信出错或瘫痪时,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数据传输,气体检测器将采用4-20mA的电流经过4-20mA信号线输出,经A/D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器,最终气体控制器接收到气体浓度数值。该气体检测器具有工业标准的485数字信号输出功能,又具备 4-20mA电流信号传输,可同步远传监测信号,适用于PLC等各种集散监控系统,有利于企业实现自动化监控和统一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气体检测器与气体控制器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气体检测器,气体控制器、RS485通信装置、A/D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器,所述气体检测器与所述气体控制器通过RS485通信装置双向连接,所述气体检测器依次连接A/D转换电路、信号处理器和气体控制器,所述气体控制器连接一个或多个气体检测器,所述气体检测器包括可燃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可燃气体传感器采用最新一代低功耗高抗干扰型载体催化元件。它与二只固定电阻构成检测桥路。当空气中含有可燃性气体扩散到检测元件表面上,在检测元件表面催化剂作用下迅速进行无焰燃烧,产生反应热使检测元件的铂丝电阻值增大,检测桥路输出一个差压信号。这个电压信号的大小与可燃性气体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它经过放大后,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并把可燃性气体爆炸下限值以内的百分含量(%LEL)转换成RS485数字信号输出。当RS485通信报错瘫痪时,气体检测器将选择使用4-20mA电流信号输出,经过模数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器,完成气体检测器和气体控制器的数据传输。两种传输方式,双重保证了气体检测器和气体控制器的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力赛克安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力赛克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0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