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0017.2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4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许松;高松;徐承兵;高准;石浩乾;徐承翱;王鹏;王平;黄平;曹风华;方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欣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1/00 | 分类号: | F16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ct 自动 润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套装机构和供油机构,所述套装机构包括外套圈和内套轴,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贴合套装在一起,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内接触面之间设有复合层,所述内套轴表面均匀阵列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部均设置有钢球,所述内套轴套装有拨杆,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顶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顶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顶部腔室分割成供油腔和蓄回腔,所述供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至外套圈和内套轴之间,所述连接管位于外套圈内部连接有迂回内管,供油机构和套装机构能够自动化保持拨杆的润滑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CT针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针床也叫ICT测试治具,就是在线检测、测试治具,是利用电性能对在线元器件进行测试来检查生产制造缺陷及元器件不良的一种非标准测试辅助夹具。它主要用于检查在线的单个元器件以及各电路网络的开、短路、焊接等情况,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迅速、故障定位准确等特点,ICT测试治具可进行模拟器件功能和数字器件逻辑功能测试,故障覆盖率高,对每种单板需制作专用的针床,这个针床在工业生产上就叫它ICT测试治具,针床有单面双面之分,通用天板方便交换机种,使用可调培林座,容易保养,使用压克力材质,直接处理文件处理生成钻孔文件,保证钻孔精度,试程式自动生成。
现阶段的ICT针床的操作杆由于固定安装的结构,操作杆被长时间固定在面板的导套中,从而产生氧化反应,针床的操作杆表面被氧化,拨杆的操作变得迟钝,使得在进行面板测量时掌握不好拨杆下降的力度,过度的力很容易造成面板的破裂,造成元器件的毁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通过供油机构和套装机构能够自动化保持拨杆的润滑状态,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ICT针床的自动润滑装置,包括套装机构和供油机构,所述套装机构包括外套圈和内套轴,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贴合套装在一起,所述外套圈和内套轴内接触面之间设有复合层,所述内套轴表面均匀阵列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部均设置有钢球,所述内套轴套装有拨杆;
所述供油机构包括液压驱动装置,所述液压驱动装置顶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顶设置有隔板,且所述隔板将顶部腔室分割成供油腔和蓄回腔,所述供油腔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延伸至外套圈和内套轴之间,所述连接管位于外套圈内部连接有迂回内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安装在外套圈顶部,所述迂回内管成圈状安装在外套圈内部,且迂回内管相对于外套圈的轴线对称位置连通至外套圈和内套轴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供油腔左端顶部设置有补给管道,所述补给管道内部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中间设置有直径为3cm的连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有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球的直径略大于内套轴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套装机构安装在针床的拨杆上部,同时隐藏在面板的内部,不影响拨杆的正常固定使用,在内套轴中的拨杆可通过钢球的接触和内套轴形成自由滑动,并通过供油机构,向海绵复合材料的复合层中充入润滑油,使得钢球表面始终保持附着油膜的状态,从而能够保证拨杆始终保持润滑的状态,通过供油腔、蓄回腔和单向阀使得润滑油能够长久的保持在连接管内,并使得复合层中保持充盈的状态,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压缩蓄回腔,加快润滑油的供给,当活塞下降时,在连接管中形成负压,单向阀关闭,防止润滑油的回流,实现自动化的供给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欣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欣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0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