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信号传送导线的多通道连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9006.2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0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锦涛;万方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27 | 分类号: | F16L11/127;F16L11/12;F16L1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洪佳虹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传送导线 气体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 整机设备 多通道 连接管 终端 实时监测终端 实时监控终端 隔离保护层 气体传送 双色共挤 信号同步 一次成型 运行状态 外表层 有效地 粘连 气压 传送 输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信号传送导线的多通道连接管,包括气体输送管和信号传送导线;包括气体输送管和信号传送导线;所述信号传送导线紧密粘连在气体输送管的外表层,所述信号传送导线还包括包裹着隔离保护层的导线。所述信号传送导线,可以实现信号的输入输出,将终端的信号同步传送至整机设备中;所述气体输送管和信号传送导线采用一次成型、双色共挤工艺形成;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气体传送的同时,可以实时监控终端的气压、流量等运行状态,有效地解决了终端与整机设备由于距离远而无法实时监测终端数据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间歇性气压治疗仪设备的气路连接。
背景技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临床已越来越重视机械抗栓方法在临床的应用,目前市场上此类设备中的气路连接管的作用只是作为气体传输,没有任何信号的输入输出而来实时监控终端的运行状态。
专利号为CN201510913696.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塑胶管”,由外层为耐磨塑胶层,中间层为金属层,里层为防水塑胶层等通过热熔工艺将三层结构连接组成。
专利号为CN201610906166.9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连接管体系”,包括公头管和母头管,通过螺纹连接及密封结构加以密封形成。
目前的气路连接管多为单通道的气路连接,且只是作为气体传输的枢纽,而无任何的信号输入输出,进而无法实时监测终端数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带有信号传导线的多通道连接管,在实现气体传送的同时,可以实时传送监控终端的气压、流量等运行状态的信号,有效地解决了终端与整机设备由于距离远而无法实时监测终端数据的问题,不再需要为信号传送再另外设置一个通道去解决其安置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信号传送导线的多通道连接管,包括气体输送管和信号传送导线;所述信号传送导线紧密粘连在气体输送管的外表层,所述信号传送导线还包括包裹着隔离保护层的导线。信号传送导线,可以实现信号的输入输出,将终端的信号同步传送至整机设备中,进而可以实时监测终端的数据变化;所述多通道连接管本体和信号传送导线采用一次成型,双色共挤工艺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输送管用于气体传输,所述信号传送导线用于信号传送;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输送管和信号传送导线采用一次成型、双色共挤工艺形成;
进一步的,气体输送管设有一个或多个气路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输送管由PVC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传送导线由TPU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保护层由PTFE材料制成,增强了产品的隔离强度及保证了信号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所述信号传送导线,可以实现信号的输入输出,将终端的信号同步传送至整机设备中;所述连接管本体和信号传送导线采用一次成型,双色共挤工艺形成;本实用新型在实现气体传送的同时,可以实时监控终端的气压、流量等运行状态,有效地解决了终端与整机设备由于距离远而无法实时监测终端数据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色彩鲜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降低信号线断裂的可能;(2)减少传输信号的损耗,降低设备损坏的几率;(3)为以后延长连接管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减少信号损失的可能;(4)解决信号传输和气管通道分离,解决各采用一条分开的线路容易造成意外干扰如缠绕的问题,提高了连接管的使用寿命;(5)长距离的一体化连接更加稳当,不易出错;(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两中功能兼和,方便传输,实用便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90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