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箱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7267.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0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文显亮;黄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箱体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能源汽车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因此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不断,人们对电池模组及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成组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电池箱体进行减重、降成本已是大势所趋。
为了控制电池箱体的发热量,需要对电池箱体进行冷却,传统技术中,通常单独设置冷却装置,具体地,可以在电池箱体中安装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可以带走电池箱体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此冷却装置可以设置在电池箱体的底板的外侧,也可以设置于底板的内侧。然而,此种冷却装置会增加电池箱体的重量,并且该冷却装置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导致电池箱体的能量密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该电池箱体的重量更小、能量密度更高。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箱体包括:
电池模组;
底板,所述底板包括朝向所述电池模组的顶壁,所述底板支撑所述电池模组,且所述底板的内部具有冷却流道;
进水汇流体,所述进水汇流体具有进水汇流腔;
出水汇流体,所述出水汇流体具有出水汇流腔;
所述进水汇流体和所述出水汇流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进水汇流腔通过所述冷却流道与所述出水汇流腔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分流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汇流体通过所述分流体与所述出水汇流体连通,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与所述分流体相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具有连通腔,所述进水汇流腔通过所述连通腔与所述出水汇流腔连通,且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分流体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板还具有第一附加空腔,所述第一附加空腔与所述冷却流道隔离。
可选地,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进水汇流体之间,和/或,所述底板与所述出水汇流体之间设置所述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上具有过孔,所述进水汇流腔或者所述出水汇流腔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冷却流道相连通,且所述密封板封堵所述第一附加空腔。
可选地,所述进水汇流体还具有第二附加空腔,所述第二附加空腔与所述进水汇流腔隔开;和/或,
所述出水汇流体还具有第三附加空腔,所述第三附加空腔与所述出水汇流腔隔离。
可选地,还包括分流体、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所述进水汇流体通过所述分流体与所述出水汇流体连通,所述进水接头和所述出水接头均与所述分流体相连通,所述分流体封堵所述第二附加空腔和所述第三附加空腔中的至少一者;和/或
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具有连通腔,所述进水汇流腔通过所述连通腔与所述出水汇流腔连通,且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分流体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封堵所述第二附加空腔和所述第三附加空腔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所述底板设置为多个,各所述底板并排设置且相互固定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底板中的至少一者为第一底板,至少一者为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底板还包括结构梁,所述结构梁固定于所述顶壁,且所述结构梁与所述电池模组定位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多个所述冷却流道。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池箱体中,底板的内部具有冷却流道和防护腔,在该冷却流道中通入冷却介质,就可以对电池箱体中的电池模组进行冷却。由于冷却流道集成于电池箱体的底板中,设置冷却流道基本不会增加额外的重量,并且也不占用额外的空间,使得该电池箱体的重量更小、能量密度更高。并且,通过进水汇流体和出水汇流体分别实现冷却介质的统一分配和收集,可以简化电池箱体的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体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底板;
110-顶壁;
120-冷却流道;
130-第一附加空腔;
140-第一隔板;
150-结构梁;
100a-第一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7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地用智能进出口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池包箱体的单向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