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Y形桩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76744.1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2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肖慧双;邓岳保;吴嘉锦;胡凯;郝佳慧;方天生;宋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24 | 分类号: | E02D5/24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胡珣燕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桩身 排水机构 弧形凹槽 打桩 本实用新型 打桩过程 挤土效应 均布设置 排水功能 施工成本 施工工序 竖向设置 桩尖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Y形桩,包括桩身和设置在桩身底部的桩尖,桩身的侧部竖向设置有三条弧形凹槽,三条弧形凹槽均布设置在桩身侧部使桩身的横截面呈Y形,特点是桩身上设置有排水机构。优点是在桩身上设置排水机构,使得Y形桩具备排水功能,在打桩的过程中,即可同步实现排水机构的安装,有效克服了Y形桩在打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减少了施工工序,有效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桩基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Y形桩。
背景技术
挤土效应是预制桩施工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威胁着周围管线以及邻近建筑的稳定和安全,尤其在我国沿海软黏土地区的桩基施工中最为明显。原因在于软黏土渗透系数低,打桩过程的扰动使土体孔隙水压急剧上升,有效应力下降,甚至在局部出现类似于“砂土液化”的现象,最终导致土体结构破坏,强度下降,加剧了挤土效应。据文献记载,挤土效应引起的超静孔压上升会致使桩侧摩阻力下降到原来侧摩阻力的80%。
在现有施工过程中为了克服挤土效应,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一种是自排水桩作为桩基,通过在自排水桩上的竖向排水通道减少或缩短孔隙水的渗透路径,使在预制桩沉桩过程中,孔隙水可以通过竖向排水通道排出地面或消散,以减轻或避免挤土效应。但是自排水桩在接桩、抗震性能、侧槽数量和粗糙度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另一种是在施工过程中另打设塑料排水带、砂桩、碎石桩等措施促使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但此种方案常伴随着施工工期长、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圆形横截面的桩基,横截面为Y形的Y型桩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地基土和桩本身的潜在能力。Y形桩的优点在于:Y形桩的截面为凹弧,在截面周长不变的条件下截面积大大减少,使单位体积混凝土发挥更高的侧摩阻力,进而提高竖向承载性能;由于桩身具有更大的惯性矩,具有较大的截面弯曲系数与比表面积,选择合适的方向,具有更大的水平承载性能。但目前现有的Y形桩与普通的圆形横截面桩一样,在打桩过程中仍然会产生挤土效应,并不能够解决或者减轻挤土效应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大大减弱了桩身的承载性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同样需要另外打设塑料排水带、砂桩、碎石桩等措施促使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因此同样存在施工工序多、施工工期长、施工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克服挤土效应的Y形桩,从而可有效减少施工工序、缩短施工时间,同时降低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Y形桩,包括桩身和设置在所述的桩身底部的桩尖,所述的桩身的侧部竖向设置有三条弧形凹槽,三条所述的弧形凹槽均布设置在所述的桩身侧部使所述的桩身的横截面呈Y形,所述的桩身上设置有排水机构。
所述的排水机构包括三条排水带,三条所述的排水带分别沿所述的桩身的中心轴线方向竖向设置在三个所述的弧形凹槽内。排水机构选用排水带,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在三个弧形凹槽内均设置有有一条排水带,同时排水,加快了排水速度,有效缩短了土体的排水固结时间,从而提高了桩基的强度。
所述的桩尖与所述的桩身之间设置有桩端,每条所述的排水带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的桩端上,每条所述的排水带的上端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的排水带内的水向外排出的排出机构。桩端用于连接桩尖与桩身,同时为排水带提供一个稳定的安装定位,确保排水带能够稳定安装于桩身上,排水带的上端连接有排出机构,便于进入到排水带中的水向外排出。
所述的排出机构包括密封盖,所述的排水带的上端伸入设置在所述的密封盖内且与所述的密封盖密封连接,所述的密封盖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排水孔,所述的排水孔上密封连接有排水软管。上述排出机构结构简单,排水带中的水可通过密封盖上的排水软管向外排出,施工完成后,密封盖是被埋设在土地里,排水软管的端头伸出在土地外部,然后将排水软管的端头与外部的抽真空装置连接,将排水带中的水向外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6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岩单桩及其施工系统
- 下一篇:一种桩与桩连接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