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6495.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9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德懿翔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H03K17/96 |
代理公司: | 镇江京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107 | 代理人: | 夏哲华 |
地址: | 2123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除 车辆 顶灯 闪烁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包括LED光源,LED光源依次连接有恒流电源模块、触摸控制端模块、触摸控制恒压模块和上电消除闪烁模块,上电消除闪烁模块包括有能够对原始信号触发延时的第一三极管,和将信号过滤坠地的第二三极管;通过第一三极管对LED光源触摸启动时的原始信号触发延时,并通过第二三极管对第一三极管触发延时的原始信号进行坠地过滤,能够处理毛刺脉冲信号,屏蔽汽车内部电源的不稳定输出和杂波信号干扰,保证LED光源正常工作,避免LED光源开启时发生闪烁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
背景技术
触摸控制目前已在很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样在汽车车灯行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相比于早期的白炽灯时代,由于白炽灯的负载特性为纯阻性,又由于白炽灯炽热发光的原理,所以其简单的控制电路便可实现很好的白炽灯调光效果;随着LED照明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应用,LED照明逐步取代了白炽灯照明,同时触摸控制也与LED照明技术相结合,在需要灯光照明的场合大量广泛地应用;汽车内部照明也综合地应用了LED照明与触摸控制技术,而汽车上并无固定稳定电源,仅仅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输出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内提供电源,而汽车灯光、风扇、音响、导航、点火开关、汽车仪表等等耗电元器件都需依靠蓄电池提供电源,各电器元件造成汽车电路存在不稳定输出电平,以及各种杂波信号,汽车LED灯光照明系统受到以上不稳定因素干扰后,会在触摸IC启动时出现毛刺信号,导致LED灯光开启发生闪烁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处理毛刺脉冲信号,屏蔽汽车内部电源的不稳定输出和杂波信号干扰,保证LED光源正常工作的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LED光源,LED光源依次连接有为LED光源提供恒定工作电流的恒流电源模块、能够控制恒流电源模块开关工作状态的触摸控制端模块、和能够控制触摸控制端模块的输入压保持在稳定值的触摸控制恒压模块;所述触摸控制端模块、触摸控制恒压模块连接有上电消除闪烁模块,上电消除闪烁模块包括有能够对原始信号触发延时的第一三极管,和能够将第一三极管触发延时的信号进行过滤坠地的第二三极管;第一三极管发射极与触摸控制恒压模块连接,基极通过电容连接至原始信号端,集电极经过两组调节电阻后连接到第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发射极连接至接地点,集电极与触摸控制端模块连接,基极与第一三极管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为NPN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之间的两组调节电阻其中一组调节电阻并联连接有能够调整第二三极管响应时间的电容;
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集电极连接有能够预设、调整第一三极管对原始信号触发延时值的电容和两组电阻;
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集电极连接有能够在关闭电源时对电路进行放电保护的缓流二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基极、集电极连接有能够调整第一三极管响应时间的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通过第一三极管对LED光源触摸启动时的原始信号触发延时,并通过第二三极管对第一三极管触发延时的原始信号进行坠地过滤,能够处理毛刺脉冲信号,屏蔽汽车内部电源的不稳定输出和杂波信号干扰,保证LED光源正常工作,避免LED光源开启时发生闪烁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结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消除车辆内顶灯上电闪烁的电路中上电消除闪烁模块电路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德懿翔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德懿翔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64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