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池的预充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75983.5 | 申请日: | 2017-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8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杨锋;王雅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郭薇 |
| 地址: | 310023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池 充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池的预充电装置,汽车电池包括两端分别连接至充电电源正极和充电电源负极的负载电容,预充电装置设于负载电容和充电电源正极间,预充电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第一开关配合设第一继电器,负载电容和充电电源负极间设第二开关,第二开关配合设第二继电器,预充电装置包括PCB板,PCB板上设预充电模块,预充电模块连接有预充电阻。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预充电装置设置为在PCB板上设置预充电模块的形式,通过预充电模块连接预充电阻,进而构成完整的电路连接,摒弃现有技术的汽车级继电器,既能实现预充的作业,还节省大量重量空间,提高能量比,符合新能源市场的实际需求,成本低,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或配电的电路装置或系统;电能存储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节省重量空间、提高能量比的汽车电池的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利好下,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电动大巴、电动小汽车、微公交和储能等领域。
动力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充放电,为了保证动力锂电池的正常使用,需要为动力锂电池设置预充机构,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预充一定的电量,保证车辆能正常被驱动。
现有技术中,预充机构一般通过汽车级继电器实现。汽车级继电器由磁路系统、接触系统和复原机构组成,磁路系统包括铁心、轭铁、衔铁、线圈等零件,接触系统包括静簧片、动簧片、触点底座等零件,复原机构包括复原簧片或拉簧,结构相当复杂,重量大,占用空间大,且由于动力锂电池的预充时间短,汽车级继电器在实现几秒预充之后就不需要再工作动作,不能实现最大利益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预充机构一般通过汽车级继电器实现,而导致的结构相当复杂,重量大,占用空间大,且由于动力锂电池的预充时间短,汽车级继电器在实现几秒预充之后就不需要再工作动作,不能实现最大利益化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汽车电池的预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电池的预充电装置,所述汽车电池包括负载电容,所述负载电容两端分别连接至充电电源正极和充电电源负极,所述预充电装置设于负载电容和充电电源正极间,所述预充电装置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配合设有第一继电器,所述负载电容和充电电源负极间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配合设有第二继电器,所述预充电装置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有预充电模块,所述预充电模块连接有预充电阻。
优选地,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串联的稳压管组和二极管组,所述稳压管组包括若干并联设置的稳压管,所述稳压管的负极连接至充电电源正极,所述若干稳压管的正极连接至二极管组的正极,所述二极管组的负极连接至预充电阻。
优选地,所述稳压管组包括8个并联设置的稳压管。
优选地,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串联的二极管组和MOS管组,所述MOS管组包括MOS管,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至负载电容,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至二极管组的负极,所述MOS管的源极通过上拉电阻连接至直流电源,所述二极管组的正极通过预充电阻连接至充电电源正极;所述直流电源的信号输入端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拉电阻包括第一上拉电阻和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一上拉电阻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至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上拉电阻一端连接至MOS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至负载电容;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至负载电容。
优选地,所述预充电模块包括串联的接触器、下拉电阻和三极管,所述接触器与充电电源正极连接,所述接触器的信号输入端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所述下拉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充电电源正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预充电阻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59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地一体智能工作站系统
- 下一篇:转轴刹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