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2419.8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0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壶体 固定环 安装凹槽 发热盘 液体加热容器 本实用新型 保温效果 玻璃壶体 家电领域 宽度设置 体内液体 掉落 抱紧 槽壁 储热 底盖 下沉 环抱 相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属于家电领域,解决了发热盘安装不便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壶体和发热盘,壶体为玻璃壶体,发热盘通过环抱于壶体外侧的固定环连接于壶体底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供固定环放置的安装凹槽,固定环沿安装凹槽抱紧壶体,安装凹槽的宽度不小于6mm且深度不小于2mm以提高壶体底部的保温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凹槽的槽壁与固定环相抵限制固定环与壶体分离,避免固定环在发热盘受到壶体内液体的压力作用时从壶体底部掉落,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同时,壶体底部下沉至底盖内的深度较大,安装凹槽的厚度和宽度设置增强了固定环的储热能力,提高了液体加热容器底部的保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是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和壶盖,为方便用户随时观察壶体内腔,市场上推出了透明的玻璃壶体,为实现玻璃壶体的液体加热容器的液体加热,一般在玻璃壶体的底部安装发热盘,传统的发热盘与玻璃壶体的固定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玻璃壶体的壶口口径大于发热盘的直径,发热盘从壶口向下安装至玻璃壶体的底部,并通过硅胶圈密封,最后将底盖通过螺钉连接于发热盘底部的螺柱上,从而实现发热盘和底盖的固定,但此种安装方式仅限于壶口大于发热盘的壶体结构,而不适用于壶口口径小的液体加热容器;另一种是将发热盘的外边缘设置安装凹槽,将玻璃壶体的底部插入注入胶水的安装凹槽内,胶水干后实现壶体与发热盘的密封连接,但此种加工工艺的操作难度大,胶水较多容易外溢,影响美观,胶水过少时,发热盘受到液体压力作用容易从壶体上掉落,同时,胶水本身熔点低、易燃烧并且内含较多有害物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方便发热盘安装于壶体底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壶体和发热盘,壶体为玻璃壶体,发热盘通过环抱于壶体外侧的固定环连接于壶体底部,所述壶体底部设有供固定环放置的安装凹槽,固定环沿安装凹槽抱紧壶体,安装凹槽的宽度不小于6mm且深度不小于2mm。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凹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第一槽壁位于第二槽壁的上方,第一槽壁在壶体径向上的高度大于第二槽壁在壶体径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的底面设有安装面,安装面在壶体径向上位于第二槽壁的外侧,发热盘通过发热盘螺钉固定于安装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为具有断口的C形结构,断口在固定环周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0.5m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一体成型,固定环在断口的两端通过固定环螺钉连接;
或者,所述固定环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半环的一端与第二半环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半环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环的另一端形成断口并通过固定环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的底面在断口的两侧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螺柱,两个螺柱通过固定环螺钉连接使固定环抱紧壶体。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底部设有套装于安装凹槽和固定环外侧的底盖,底盖通过底盖螺钉固定于发热盘的螺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外壁的下沿直径大于底盖上沿的直径,固定环外侧设有一圈装饰环,底盖压紧装饰环于壶体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壶体的外侧设有手柄,固定环的外周侧面设有固定环螺柱,手柄螺钉穿过手柄与固定环螺柱配合使手柄底部连接于固定环。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包括发热盘本体,发热盘本体的边缘设有向下且向外翻折的第一翻折边,发热盘通过第一翻折边连接于固定环,壶体的底面设有向下且向外翻折的第二翻折边,第二翻折边与壶体底面形成安装凹槽,第一翻折边与第二翻折边之间设有发热盘密封圈,第一翻折边压紧发热盘密封圈于第二翻折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24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