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71503.8 | 申请日: | 2017-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2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任晓林;倪瑞玲;曹松;曹俊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野县千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C12M1/36;C12M1/34;C12M1/12 |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 地址: | 47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恒温培养 开关主体 温度开关 吹风机 本实用新型 感温棒 盛水盘 水银温度计 温度刻度盘 合页铰接 外部电源 箱体顶部 箱体内部 箱体外部 运行稳定 插头 铁丝网 盛放 箱门 铺设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和温度开关,所述培养箱体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温度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培养箱体外部的开关主体、设于所述开关主体上部的温度刻度盘及与所述开关主体连接的感温棒,所述培养箱体内部吊设有吹风机,所述感温棒设置在靠近所述吹风机的上方;所述培养箱体顶部还插入设有水银温度计;所述培养箱体底部还设有盛水盘,所述盛水盘上方铺设有盛放微生物的铁丝网;所述温度开关和所述吹风机通过连接一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能有效对微生物进行恒温培养,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研究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箱是一种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重组和生物制品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设备,微生物需要的生存环境在恒温状态下对于检测比较有利,当研究微生物时只能将一种微生物放到培养箱中培养,这样效率会很低,而且等待的时间也比较长,当有多种微生物需要进行恒温培养时,因为每种微生物需要的生存环境温度不同,一种培养箱只能培养一种微生物,研究人员不得不准备多套设备,如此增加了研究成本,不利于微生物学的向前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制作简单,使用可靠性好,不仅能有效对微生物进行恒温培养,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了研究费用的支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生物恒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体和温度开关,所述培养箱体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温度开关包括固定于所述培养箱体外部的开关主体、设于所述开关主体上部的温度刻度盘及与所述开关主体连接的感温棒,所述培养箱体内部吊设有吹风机,所述感温棒设置在靠近所述吹风机的上方;所述培养箱体顶部还插入设有水银温度计;所述培养箱体底部还设有盛水盘,所述盛水盘上方铺设有盛放微生物的铁丝网;所述温度开关和所述吹风机通过连接一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培养箱体内部通过隔板设有多个培养层,每个培养层均设有盛水盘,所述盛水盘上方铺设有盛放微生物的铁丝网。
所述箱门上分别设有对应每个培养层的透明观察口。
各所述培养层内部还设有紫外线灯。
所述培养箱体内壁自内向外分别设有隔热层和保温层。
所述温度开关的温控范围为30-110度。
所述水银温度计通过缠绕一橡皮筋固定在所述培养箱体顶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般微生物培养温度在20-45度之间,常用的温度是在30-40度之间,温度开关的刻度是从30度开始,但是从温度开关开启温度上升到30度需要一段时间,故在此是时间段内需要操作者反复测量实际温度,将微生物放入培养箱体中,插上电源,打开温度开关,此时吹风机同时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吹风机反复加热多次,此时观察水银温度计读数,将其用白色涂改液记录在黑色的刻度盘上,然后将刻度盘旋转到第一个测试点和30度刻度之间再重复加热,通过感温棒的感温和反复测试,最终确定在吹风机工作时水银温度计的显示值与所述温度刻度盘的刻度一致,此时满足培养要求,对微生物进行规定时间的培养。
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的水银温度计用于测量和观察培养箱体内部的温度;所述培养箱体底部设有的盛水盘有利于调节培养箱体内部的湿度,防止空气干燥使得培养基过分脱水,影响培养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的多个培养层,有利于一次培养多个同种类的微生物,设有的紫外线灯用于杀菌消毒,设有的观察口便于培养过程中的观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能有效对微生物进行恒温培养,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研究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野县千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野县千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1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行打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秸秆粉碎生物能源生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