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式铜材退火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0981.7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3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何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赵艾亮 |
地址: | 3352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内侧壁 退火炉 限位座 滑槽 铜管 本实用新型 传动装置 陶瓷 导热层 右侧壁 支撑板 铜材 种管 滑动连接 加压装置 内腔底面 热电阻丝 上端固定 受热不均 倒角槽 耐火砖 限位槽 左侧壁 翻动 底面 放入 炉内 内腔 贴合 位槽 下端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式铜材退火炉,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由耐火砖搭建而成,所述墙体的内腔上端固定连接有陶瓷限位座,所述陶瓷限位座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贴合有加热电阻丝,所述陶瓷限位座的下端设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与墙体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墙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前端开设有倒角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墙体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墙体的右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加压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8和传动装置的9使用,实现了对放入炉内的铜管进行翻动的功能,避免了老式退火炉在对铜管加热使铜管受热不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式铜材退火炉。
背景技术
铜材退火用于改善铜材的塑性和韧性,同时软化铜材,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制成物理性能软且韧性强、不易断裂的铜丝;铜材的退火工艺,是将铜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退火过程中,炉内保护气体的分布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很重要,关系到铜材质量均一性。
而现今的管式铜材退火炉通常是将铜管直接放入退火炉内,而现今的退火炉通常是不具备转动放入炉内铜管的能力,这样导致了炉内的铜管受热不均匀,致使铜管退火效果并不好,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管式铜材退火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式铜材退火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式铜材退火炉,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由耐火砖搭建而成,所述墙体的内腔上端固定连接有陶瓷限位座,所述陶瓷限位座的底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贴合有加热电阻丝,所述陶瓷限位座的下端设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与墙体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墙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前端开设有倒角槽,所述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墙体的内腔底面固定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墙体的右侧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加压装置;
所述支撑板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支撑块的后端一体成型有倒角块,所述倒角块与倒角槽相配合,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管材放置槽;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架,且两个支撑架分别固定在墙体内腔的左右两端,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传动辊,所述传动辊的外侧壁套接有传动带,所述墙体内腔右侧的传动辊的前端固定里连接有带轮,所述带轮外侧壁套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右端贯穿墙体的右侧壁套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墙体的右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加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墙体右侧壁的中部,所述壳体的左端设有进风口,且进风口贯穿墙体的右侧壁,所述壳体内腔固定连接有加压风扇,所述壳体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进风管。
优选的,所述管材放置槽的内侧壁滚动连接有第一滚动杆。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底面转动连接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震块。
优选的,所述墙体的前端铰接有装置门,所述装置门的前侧壁贴合有耐火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倒角槽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滚动杆。
优选的,所述墙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耐火纤维密封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管式铜材退火炉,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板8和传动装置的9使用,实现了对放入炉内的铜管进行翻动的功能,避免了老式退火炉在对铜管加热使铜管受热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09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