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入料纠偏装置及电芯卷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4571.1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3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霞;杨春超;乔冠阳;刘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吴志鸿 |
地址: | 51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纠偏 装置 电芯卷制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及电芯卷制设备,入料纠偏装置应用于电芯卷制设备,包括固定座、滑动座、第一驱动单元、辊轴组、气缸和第二驱动单元,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滑动座连接的滑轨,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端与滑动座连接,辊轴组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第一辊与滑动座可转动地连接,辊轴组位于电芯卷制设备的卷绕头和极片插入裁切装置之间,气缸安装在滑动座上,气缸驱动第二辊轴相对第一辊轴移动,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第一辊轴转动。以及设置有该入料纠偏装置的电芯卷制设备。该入料纠偏装置及电芯卷制设备均具有对极片纠偏效果好,能够防止极片在卷绕过程中出现偏移,以及保证电芯具有良好对齐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入料纠偏装置以及设置有该入料纠偏装置的电芯卷制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的电芯是通过将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等按照一定的次序层叠后进行卷绕制成的,而目前对电芯的卷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且电芯的制作也基本可以通过卷制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进而使得电芯的卷绕质量和卷绕精度得到了有效的保证,并且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电芯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电芯制作的返工率。
在电芯的卷制过程中,电芯对齐度的高低会直接对电芯的质量造成影响,此外,电芯对齐度也是判断电芯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电芯卷制设备为了保证电芯的对齐度,会在电芯卷制设备上设置过程纠偏机构来对极片走带过程中极片出现的偏移进行纠正。但是,现有的过程纠偏机构只能实现对位于极片放卷机构和极片插入机构之间的极片进行位置纠偏,即只能对走带过程中的极片进行纠偏。而由于电芯在进行卷绕时,需要通过极片插入机构将极片夹持至卷绕头,使卷绕头对各极片、隔膜进行卷绕,而这使得极片插入机构在对极片进行夹持、移动的过程中,以及极片与卷绕头连接、卷绕头对极片、隔膜卷绕的过程中,极片容易出现二次偏移,使得电芯卷绕过程中电芯的对齐度降低,而此时的过程纠偏机构是无法对极片进行纠偏。
此外,电芯在进行卷绕时,极片极易出现偏移,使得电芯的对齐度降低,而此时的过程纠偏机构无法对极片进行及时的纠偏。再者,现有的过程纠偏机构大部分是通过一个可摆动的纠偏架对极片进行纠偏,即当极片出现偏移时,通过控制纠偏架进行摆动来使得极片进行“蛇形”移动,进而实现对极片进行纠偏,但这样的纠偏方式存在纠偏精度低、纠偏速度慢、偏移量难以控制等缺点。并且,传统的电芯卷制设备在进行卷绕时,是通过极片插入机构将极片夹持至卷绕头上的卷绕工位处,然后通过只卷隔膜的方式顺带将极片一并进行卷绕,而并无牵引机构辅助极片进行传动,这使得在电芯卷绕过程中,极片容易由于张力和惯性作用而发生后退,这也极易导致卷绕过程中极片出现偏移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极片纠偏效果好,能够防止极片在卷绕过程中出现偏移,以及保证电芯具有良好对齐度的入料纠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极片纠偏效果好,能够防止极片在卷绕过程中出现偏移,以及保证电芯具有良好对齐度的电芯卷制设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料纠偏装置,该入料纠偏装置应用于电芯卷制设备,电芯卷制设备包括机架、卷绕头、极片插入裁切装置和传感单元,卷绕头绕自身的轴线与机架可转动地连接,极片插入裁切装置和传感单元均与机架连接,其中,入料纠偏装置包括固定座、滑动座、第一驱动单元、辊轴组、气缸和第二驱动单元,固定座与机架连接,固定座沿卷绕头的轴向延伸地设置有滑轨,滑动座沿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滑轨可滑动地连接,第一驱动单元安装在固定座上,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端与滑动座连接,辊轴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第一辊轴绕自身的轴线与滑动座可转动地连接,且辊轴组位于卷绕头和极片插入裁切装置之间,传感单元位于辊轴组与极片插入裁切装置之间,气缸安装在滑动座上,气缸驱动第二辊轴相对第一辊轴移动,第二驱动单元与滑动座连接,第二驱动单元驱动第一辊轴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4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NFC的一卡通系统
- 下一篇:星形多层冷凝蒸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