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熔炼用流槽内衬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2819.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5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王安英;张金钊;李世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5/04 | 分类号: | B22D35/04;F27D3/1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炼 用流槽 内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铜熔炼用流槽内衬,属于金属熔体铸造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流槽是铜熔炼过程中使用的一个重要部件,其主要起输送金属熔液的作用,将高温的铜熔液从冶炼炉导向钢包或者模具。现在使用的流槽多为金属铜或铸钢制成或者捣打浇注料制成,结构不合理,不耐冲刷,使用寿命短,更换繁琐,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了铸件的质量,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铜熔炼用流槽内衬,该铜熔炼用流槽内衬结构合理,使用寿命延长,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铸件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熔炼用流槽内衬,包括前流槽内衬和后流槽内衬,前流槽内衬的后端连接于后流槽内衬的前端;前流槽内衬由后端到前端开口逐渐增大,并且前流槽内衬的上底面由后端到前端向下倾斜设置。
后流槽内衬的后端连接冶炼炉,前流槽内衬前端连接钢包或者模具,铜熔液由后流槽内衬后端流向前流槽内衬前端,然后流向钢包或者模具。铜熔液流动至前流槽内衬的倾斜面时,流速加快,减少了铜熔液在流槽内衬通过的时间,从而极大的避免了铜熔液的沉积,提高了铸件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的前流槽内衬的底面一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4°。
优选的,所述的前流槽内衬由后端到前端呈“八”字型开口。
优选的,所述的前流槽内衬和后流槽内衬均为U型结构槽,并且前流槽内衬的侧面一与前流槽内衬的底面一、后流槽内衬的侧面二与后流槽内衬的底面二均圆滑过渡,极大的减轻了铜熔液对流槽内衬的冲击力,从而使本流槽内衬使用寿命延长。
优选的,所述的前流槽内衬的侧面一与后流槽内衬的侧面二的夹角为176°-179°。
优选的,所述的前流槽内衬和后流槽内衬两者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的前流槽内衬和后流槽内衬的材质为铝硅酸盐,耐冲刷,提高了流槽内衬的使用寿命,并且铝硅酸盐类陶瓷流槽内衬可以直接放进钢壳里,通过耐火泥固定,需要更换时直接将磨损的流槽内衬取出更换即可,不像铜或钢类的流槽内衬安装更换时拆卸复杂。
优选的,所述的前流槽内衬的侧面一的前端面与前流槽内衬的底面一的夹角为110°-116°。前流槽内衬的前端与下一道工序可以更好的衔接,从而避免铜液的溢出。
前流槽内衬的侧面一与后流槽内衬的侧面二之间圆滑过渡;前流槽内衬的底面一与后流槽内衬的底面二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八”字型开口以及前流槽内衬的上底面倾斜设置,使铜熔液流速加快,减少了铜熔液在流槽内衬通过的时间,从而极大的避免了铜熔液的沉积,提高了铸件的质量;前流槽内衬和后流槽内衬均为U型结构槽,前流槽内衬的侧面一与前流槽内衬的底面一、后流槽内衬的侧面二与后流槽内衬的底面二均圆滑过渡,以及前流槽内衬的侧面一与后流槽内衬的侧面二之间圆滑过渡,前流槽内衬的底面一与后流槽内衬的底面二圆滑过渡,极大的减轻了铜熔液对流槽内衬的冲击力,从而使本流槽内衬使用寿命延长;并且铝硅酸盐类流槽内衬耐铜熔液的侵蚀和冲击,成本低,更换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铜熔炼用流槽内衬结构示意图;
图2、铜熔炼用流槽内衬主视图;
图3、铜熔炼用流槽内衬俯视图。
图中:1、后流槽内衬;2、前流槽内衬;3、侧面一;4、侧面二;5、底面一;6、底面二;7、前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熔炼用流槽内衬,包括前流槽内衬2和后流槽内衬1,前流槽内衬2的后端连接于后流槽内衬1的前端;前流槽内衬2由后端到前端开口逐渐增大,并且前流槽内衬2的上底面由后端到前端向下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硅元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2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