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2093.0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08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方洁;赵勇;谢裕焕;董秋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曹洪进 |
地址: | 3158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细菌 水质 综合 毒性 自动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监测装置大多采用双光路参比方式,即待测水样与发光细菌混合后测得的发光强度同纯净水与发光细菌混合后测得的发光强度相比较,得到相对综合毒性抑制率。其检测方式复杂,测试结果受两路光电检测传感器性能一致性和分析过程流路的同步性影响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测试结果比较准确的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待测水管、纯净水管、三通电磁阀、进样管、发光细菌管、蛇形混合管、第一检测管、蛇形混合反应管、第二检测管、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
所述待测水管和纯净水管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与所述进样管连接,所述进样管的出口和所述发光细菌管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蛇形混合管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蛇形混合管的出口和所述蛇形混合反应管的入口,所述蛇形混合反应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检测管相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管的下方;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检测管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由于采用以上设计方案,启动测试流程后,首先通过切换三通电磁阀,使纯净水与发光细菌混合反应后利用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测得参比发光强度,然后再通过三通电磁阀切换为待测水样与发光细菌混合反应,并利用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测得样品发光强度,通过样品发光强度与参比发光强度比较,得出待测水样的综合毒性抑制率。避免了常规方式采用双光路测试过程中由于两路光电传感器的特性不一致和环境对两个光路干扰不同从而对测试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只需要单光路设计,整体设备简单可靠,测试结果比较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待测水管;2—纯净水管;3—三通电磁阀;4—进样管;5—发光细菌管;6—蛇形混合管;7—第一检测管;8—蛇形混合反应管;9—第二检测管;10—第一光电传感器;11—第二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发光细菌法水质综合毒性自动监测装置,它包括待测水管1、纯净水管2、三通电磁阀3、进样管4、发光细菌管5、蛇形混合管6、第一检测管7、蛇形混合反应管8、第二检测管9、第一光电传感器10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1;
所述待测水管1和纯净水管2通过所述三通电磁阀3与所述进样管4连接,所述进样管4的出口和所述发光细菌管5的出口分别与所述蛇形混合管6的入口相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管7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蛇形混合管6的出口和所述蛇形混合反应管8的入口,所述蛇形混合反应管8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检测管9相连接;
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10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管7的下方;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11位于所述第二检测管9的下方。
启动测试流程后,首先通过切换三通电磁阀3将纯净水管2与进样管4连通,纯净水与发光细菌进入蛇形混合管6进行混合反应,混合液体通过第一检测管7进入蛇形混合反应管8再从第二检测管9流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0在第一检测管7处测得t1时间点参比发光强度PMT1_St,第二光电传感器11在第二检测管9处测得t2时间点参比发光强度PMT2_St。
然后切换三通电磁阀3使待测水管1与进样管4连通,待测水样与发光细菌进入蛇形混合管6进行混合反应,混合液体通过第第一检测管7进入蛇形混合反应管8再从第二检测管9流出,第一光电传感器10在第一检测管7处测得t1时间点样品发光强度PMT1_Mt,第二光电传感器11在第二检测管9处测得t2时间点参比发光强度PMT2_Mt。
通过液体流量、各管路管径及长度计算,得到纯净水和待测水样从三通电磁阀入口分别到第一光电传感器10和第二光电传感器11所需要的时间t1和t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理工环境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2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