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浓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5989.6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4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4 | 分类号: | B01D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浓密装置,包括池底、第一池壁、耙架总成、中心驱动装置、中心平台、桥架、给矿管、中心筒、第二池壁及十字平台。第一池壁固定在池底外围,第二池壁固定在第一池壁上方;十字平台设置在池底的上方,耙架总成设置在十字平台的上方;十字平台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角度为8.5‑10°;耙架总成通过中心筒与中心平台连接;桥架通过中心驱动装置与中心平台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浓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溢流水固体含量高以及浓缩底流浓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选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浓密装置。
背景技术
选矿过程中,尾矿浓缩工序是整个选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将选矿后的低浓度尾矿浆进行浓缩,浓缩后的高浓度矿浆供主泵站输送至尾矿库,同时在浓缩过程中,形成溢流水供主厂重复使用。目前使用的水厂铁矿浓密机存在多种设计缺陷:难以承载大负荷,无法增大小车扭矩;沉积在底部的矿砂不易排出,增加了耙子的负载。从现场运行情况看,目前的给矿体积量已经超过了浓密机的水力负荷能力,并且池体深度太小,细粒扩散,加上浓密机池深较浅,因此导致浓密机内泥沙扩散,因而溢流水固体含量高,高时能达到2%~3%,此部分溢流水返回到主流程作为工艺水,因含固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矿品位。并且浓缩底流浓度较低,仅为25%左右,造成尾矿输送量大,导致尾矿输送电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浓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溢流水固体含量高以及浓缩底流浓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浓密装置,包括池底、第一池壁、耙架总成、中心驱动装置、中心平台、桥架、给矿管、中心筒、第二池壁及十字平台;
所述第一池壁固定在所述池底外围,所述第二池壁固定在所述第一池壁上方;
所述十字平台设置在所述池底的上方,所述耙架总成设置在所述十字平台的上方;所述十字平台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角度为8.5-10°;
所述耙架总成通过所述中心筒与所述中心平台连接;所述桥架通过所述中心驱动装置与所述中心平台连接;
所述布料装置与所述中心筒连接,所述给矿管与所述布料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十字平台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9.5°。
进一步地,所述十字平台的外围空白区域采用浓缩后的尾矿填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池壁采用水泥筑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池壁的高为1.6-1.8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池壁的高为1.7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池壁采用钢结构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密装置,十字平台的上表面设置为倾斜面,且倾斜角度为8.5-10°,可满足浓密装置对池底角度的要求。同时,在池底外围固定第一池壁,以及在第一池壁上方固定第二池壁,提高了浓密装置的水负荷能力,可减缓浓密装置内泥沙扩散,降低了溢流水固体含量,提高了浓缩效果并改善了溢流水水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密装置,可在原浓密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可大幅度降低成本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浓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浓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溢流水固体含量高以及浓缩底流浓度低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首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5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