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单三相交流切换充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2449.2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33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樊佳威;吴文昊;李恩虎;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天谷八路***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桩 电阻 本实用新型 充电电路 交流切换 单三相 电动汽车充电 车辆连接 电动汽车 控制单板 控制接口 连接状态 枪头接口 确认状态 三相交流 设备成本 数字输出 有效解决 短接线 短接 国标 枪头 串联 充电 改进 交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单三相交流切换充电电路,对符合国标GB/T 20234.2—2015的交流枪头进行改进设计,将与车辆连接确认状态CC相关的回路阻值RC设计为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再从电阻R1的两端引出两根短接线,接入到充电桩控制单板的数字输出控制接口DO。本实用新型通过是否短接电阻R1来实现枪头接口连接状态的切换,设计简单有效,同时降低了设备成本,能够有效解决充电桩对于单、三相交流电动汽车切换充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单三相交流切换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交流电动汽车包括单相和三相充电。如果用一台充电桩同时满足对单、三相交流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就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减小安装空间。
现有技术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安装两种充电枪头,分别输出单相和三相交流,充电桩要通过控制充电桩内的两个接触器,来切换输出,实现单、三相交流切换充电。这样会造成机柜体积太大,而且用两个充电枪头,成本增加了,使用也不方便。另一种是安装一种充电枪头,在充电桩内设计单三相切换控制板,实现对枪头“车辆连接确认状态”回路阻值的切换,对应不同的充电电缆容量,确保单、三相车辆分别都能够识别,能够正常充电。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设计冗余,采用两个充电枪头的成本太高;
(2)要重新设计一个电路控制板,一旦这个单三相切换控制板有故障就无法切换了,又多了一个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单三相交流切换充电电路,在交流电动汽车充电时,充电桩和交流电动汽车通过该电路能够有效解决充电桩对于单相和三相交流电动汽车切换充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电桩单三相交流切换充电电路,包括充电桩的控制单板和与充电桩相连的充电枪头上的车辆连接确认状态CC电路,车辆连接确认状态CC电路的电阻RC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电阻R1或电阻R2的两端分别引出有短接线,引出的短接线与充电桩的控制单板的数字输出控制接口DO连接。
电阻R2的一端与充电枪头的CC接头连接,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车辆连接确认状态CC电路的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充电枪头的PE接头连接,电阻R4的两端并联有机械锁开关。
充电桩的控制单板上连接有集控屏。
电阻R1+R2=220Ω。
当电阻R1两端引出有短接线时,电阻R1=120Ω,电阻R2=100Ω。
当电阻R2两端引出有短接线时,电阻R2=120Ω,电阻R1=100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单三相交流切换充电电路通过将充电枪头上的电阻RC设置为两个串连的电阻R1和R2,在电阻R1或电阻R2的两端分别引出短接线,将引出的短接线与充电桩控制单板的数字输出控制接口DO连接;充电桩对汽车充电时,通过充电桩选择单相或三相充电,再通过控制单板的数字输出控制接口DO输出信号来实现切换:
当数字输出控制接口DO输出常闭信号时,将电阻RC中引出有短接线的电阻短接,此时RC阻值等于未被短接的电阻,车辆控制装置检测点的检测阻值为电阻RC中未被短接的电阻的阻值,则对应的连接状态为三相交流充电;
当数字输出控制接口DO输出常开信号时,此时RC阻值等于R1+R2,车辆控制装置检测点的检测阻值为R1+R2,对应的连接状态为单相交流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特锐德智能充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2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