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水性油墨调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1108.3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96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韩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润科水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8 | 分类号: | B41F31/08;B41F3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陈培琼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墨 加热箱 托架 环保水性油墨 本实用新型 调温装置 支撑脚 温度传感器 保温效果 电加热板 顶部安装 感温探头 高压喷头 水温监测 边角处 出墨管 高低温 无动力 增压泵 轮转 承托 均温 流转 内壁 喷出 加热 射程 平行 监测 融合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保水性油墨调温装置,包括水墨池和增压泵,所述水墨池通过底部边角处出的支撑脚固定,所述支撑脚上安装有托架,所述托架与水墨池平行,且托架的高度低于水墨池,所述托架的上方承托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加热板,且加热箱的顶部安装有贯穿至加热箱内部的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箱的一侧与水墨池通过出墨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五个感温探头均匀监测水墨池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提高水温监测精度,当水墨的温度临近设置值时,加热后的水墨通过高压喷头注入水墨池,通过高压喷出的水墨射程较长带动扰流转轮转动,加速高低温水墨的融合,无动力损耗,且均温速度快,加热箱保温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墨调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环保水性油墨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水性油墨简称为炎黄水墨,柔性版水性墨也称液体油墨,它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水性油墨特别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
由于季节导致的气温变化会造成水性油墨温度的大幅度变动,造成油墨润湿不足,浓淡不均,影响印刷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环保水性油墨调温装置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水性油墨调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季节导致的气温变化会造成水性油墨温度的大幅度变动,造成油墨润湿不足,浓淡不均,影响印刷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水性油墨调温装置,包括水墨池和增压泵,所述水墨池通过底部边角处出的支撑脚固定,所述支撑脚上安装有托架,所述托架与水墨池平行,且托架的高度低于水墨池,所述托架的上方承托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壁上安装有电加热板,且加热箱的顶部安装有贯穿至加热箱内部的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箱的一侧与水墨池通过出墨管固定连接,且加热箱另一侧与水墨池通过循环管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泵安装在循环管上靠近加热箱的位置,所述印版滚筒安装在水墨池的上方,且印版滚筒的底部浸入水墨池中,所述水墨池内部的底壁上安装有多个感温探头,且水墨池内部的底壁上安装有若干个呈矩阵分布的扰流转轮,所述水墨池的侧壁上通过卡箍固定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输入端与循环管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分流管背离池壁的方向安装有若干个高压喷嘴。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为双层结构,且加热箱的夹层设有保温腔。
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前表面设有输墨管,所述输墨管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感温探头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增压泵和电加热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板共设有四块,四块所述电加热板分别安装在加热箱内部的四个表面。
所述循环管与出墨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门,所述电磁阀门安装在靠近水墨池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感温探头共安装有五个,五个所述感温探头分别安装在水墨池内部底壁四个边角处和中心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加热均匀,感温精度高,保持水墨恒温环境的水性油墨调温装置。
1.本实用新型中水墨池的底壁上均布有五个感温探头,均匀监测水墨池中不同区域的温度,提高水温监测精度。
2.当水墨的温度临近设置值时,加热后的水墨通过高压喷头注入水墨池,通过高压喷出的水墨射程较长带动扰流转轮转动,扰流转轮转动时加速高低温水墨的融合,无动力损耗,且均温速度快。
3.加热箱内设真空保温腔,保温效果好,四块电加热板保障水性油墨的加热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环保水性油墨调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润科水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润科水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1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