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螺旋多线深窄槽的电解加工阴极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8675.3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5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唐霖;范植坚;王天诚;冯鑫;任磊;李清良;赵刚刚;范庆明;贾建利;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3/04 | 分类号: | B23H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多线深窄槽 电解 加工 阴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加工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螺旋多线深窄槽的电解加工阴极。
背景技术
对于花瓶状壳类零件外表面上大深宽比的螺旋窄槽,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非常困难。有学者提出采用高速微雕机进行分层铣削加工,但加工效率低、且加工成本高昂。目前,国内采用的工艺是:先制作多个圆环,每个圆环用片铣刀加工多个斜度为7°的直槽,然后将圆环叠合焊接,再精加工内形。
上述加工该工艺存在的问题是:1.焊接组合的线槽无法均匀对齐,所得曲线为折线;2.焊接后退火,壳体变形大,导致曲线精度差且焊接强度无法满足产品的承载要求;3.加工精度差,耗时长,无法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外螺旋多线深窄槽的电解加工阴极,用电解加工方法满足花瓶状壳类零件的设计要求,同时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大批量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螺旋多线深窄槽的电解加工阴极,包括导压块、阴极片、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所述的导压块上端与机床的Z轴连接,导压块下端依次设置所述的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均为等大的圆盘结构,在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上分别开设有多组条形孔,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上的多组条形孔上下对齐构成多组上下贯通的阴极通道,在多组阴极通道内均插设有所述的阴极片,多组阴极片的上端穿过进液导套与导压块连接,多组阴极片的末端伸出护盘的下端面;所述进液导套和分流套之间构成容液腔,容液腔通过开设在进液导套上的多个进液孔补充电解液。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上的多组条形孔分别开设在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的直径线上,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上的多组条形孔分别向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的圆心方向倾斜,所述多组阴极片的末端位置保持在一段圆弧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阴极片为长条片状结构,包括厚度为0.8mm的薄片段、中部过渡锥段以及尾部半圆柱状的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液导套、分流套和护盘通过环状设置在它们边沿的四个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液孔设置两个,两个进液孔内均设置有进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阴极片与进液导套的条形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的阴极片由黄铜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开创性的提出了一种外螺旋多线深窄槽的电解加工阴极,根据零件的复杂特殊曲面设置阴极结构,由于电解加工为非接触式加工,加工后的零件无残余应力,满足了产品的承载要求。
2.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多头片状阴极向心排列的结构,满足了大深宽比的螺旋窄槽的加工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加工难的问题;多头阴极片同时工作,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液导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液导套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护盘的剖视图;
图6为通过本实用新型阴极加工的工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图中,1-导压块,2-阴极片,3-进液导套,4-分流套,5-护盘,6-条形孔,7-进液孔,8-螺栓,9-进液管,1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8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电火花加工系统
- 下一篇:双非接触式旋转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