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夜视摄像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6743.2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17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摄像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夜视摄像头。
背景技术
车载摄像头可以辅助驾驶员感知周围环境,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形下,更加需要借助车载摄像头感知行车环境。
然而目前的车载夜视摄像头探测环境的范围较小,行车盲区较大,不能满足驾驶员安全行车对感知周围环境的需要,存在安全隐患。
并且车载设备要求小巧精美,现有技术所设计控制电路板集成度高,而车载摄像头需要处理成像,且长时间运转,运算量较大,发热量较大,容易导致功能失常和设备损坏。如果为追求小型化设计而将缩小控制电路板,使控制电路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和电路过度集成,则摄像头响应速率会降低,发热会加快,使用性能降低;如果为提升使用性能而加大控制电路板,则车载夜视摄像头的尺寸必然会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夜视摄像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拍摄成像范围小、行车盲区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夜视摄像头,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电路板、镜头、滤光片切换装置、感光元件和绕所述镜头的周向分布的多个红外灯,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所述感光元件及所述红外灯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红外滤光片和彩色滤光片,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间隔叠放的总电路板和分电路板,所述总电路板与所述分电路板电连。
进一步地,所述总电路板与所述分电路板通过空心柱间隔开,并通过穿设于所述空心柱上的螺钉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腔壁上设有固定柱,所述总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固定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固定柱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上。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灯及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各自与所述分电路板电连,所述车载夜视摄像头的摄像主控元件设于所述总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分电路板上,且与所述分电路板电连。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和所述感光元件沿所述车载夜视摄像头的成像光路依次布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光敏传感器,所述光敏传感器与所述分电路板电连。
进一步地,各所述红外灯的出光中心线相对于所述镜头的光轴倾斜,且在出光方向上各所述红外灯的出光中心线到所述镜头的光轴的距离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为鱼眼镜头,所述红外灯避开所述镜头的视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夜视摄像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车载夜视摄像头,采用总电路板和分电路板这种两块控制电路板的方式,能集成更多电子元件和电路,且能将集成度控制为适中,提升其响应速率,减少发热,而不会因此加大单片控制电路板的尺寸;采用总电路板和分电路板间隔叠放的方式,结构紧凑,且通风散热性能良好;既保证设备性能,合理化控制电路板的集成度,减少发热,又考虑设备小型化,合理布置,紧凑小巧,散热良好,使车载夜视摄像头能同时追求控制电路板高性能和设备小型化,使车载夜视摄像头产热量少,响应速率快,小巧适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夜视摄像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夜视摄像头的截面图;
图3为图2中的车载夜视摄像头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光片切换装置的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壳体;11-第一外壳;12-第二外壳;13-固定柱;2-控制电路板;21-总电路板;22-分电路板;3-镜头;4-光敏传感器;5-滤光片切换装置;51-红外滤光片;52-彩色滤光片;6-感光元件;7-红外灯;8-空心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6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