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储物装置和具有其的冰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43078.1 | 申请日: | 201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2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讨;姜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D25/02 | 分类号: | F25D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王雪梅 |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储物盒 门体 凹腔 本实用新型 闭合位置 储物装置 封闭空间 可转动 置物盒 后壁 取放 转动 配置 冰箱 开口 竖直向下延伸 开口向上 物品安全 可拆卸 右侧壁 左侧壁 邻接 瓶座 受控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储物装置,包括:瓶座,具有开口向上的置物盒,且置物盒的后壁和与后壁邻接的部分左侧壁和部分右侧壁竖直向下延伸以形成开口向前的凹腔;第一储物盒,具有向上的开口,且配置成可转动地设置在凹腔的前侧;门体,配置成可转动地设置于凹腔的前侧且位于第一储物盒的下方;其中门体的内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储物盒;门体配置成可受控转动至闭合位置,以使多个第二储物盒均被封闭在门体和凹腔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储物盒和门体能够通过转动在形成封闭空间的闭合位置和可取放物品的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可方便用户仅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取放物品,且在无需取放物品时将各储物盒内的物品安全地保存在封闭空间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设置在冰箱的可转动的密封储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门体上多设置有瓶座或搁架,但其结构及功能较为单一,调节不便,某些物品亦难以便捷地进行储放。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传统冰箱内的储物空间的设计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各类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一些需要冷藏保存的化妆品及药品等物品若直接放置在瓶座、搁物架或者抽屉中,其裸露于冰箱空间的部分容易受碰撞损坏,或者被依附上食物的味道,影响使用体验且拿取也很不方便,为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不便。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可转动可拆卸的密封储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封闭储物空间且可旋转打开的储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增强储物装置的便捷性,以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座,具有开口向上的置物盒,且所述置物盒的后壁和与所述后壁邻接的部分左侧壁和部分右侧壁竖直向下延伸以形成开口向前的凹腔;
第一储物盒,具有向上的开口,且配置成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凹腔的前侧;
门体,配置成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凹腔的前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储物盒的下方;其中
所述门体的内侧可拆卸地设置有多个第二储物盒;
所述门体配置成可受控转动至闭合位置,以使所述多个第二储物盒均被封闭在所述门体和所述凹腔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储物盒可受控转动至所述闭合位置,并配置成当其转动至所述闭合位置时,使其开口上端沿与所述置物盒的底壁抵靠;
所述第一储物盒具有与所述门体等宽的前部盒体和当其转动至所述闭合位置时能够嵌入所述凹腔的后部盒体;
所述前部盒体和所述后部盒体的左右连接处均形成有凸台,以使所述凸台的后表面在所述第一储物盒转动至所述闭合位置时,分别与形成所述凹腔的所述部分左侧壁和所述部分右侧壁的前端沿抵靠。
可选地,所述门体具有前面板和自所述前面板的左右两端弯折向后延伸的左面板和右面板;且
所述门体配置成当其转动至所述闭合位置时,使其顶部与所述第一储物盒的底表面抵靠,以及使所述左面板和所述右面板的后端沿分别与形成所述凹腔的所述部分左侧壁和所述部分右侧壁的前端沿抵靠,以和所述第一储物盒共同自前侧封闭所述凹腔。
可选地,所述第二储物盒具有向上的开口和自其开口前沿水平向前延伸而后翻折向下延伸的翻折条;
所述门体内侧设置有自所述左面板水平延伸至所述右面板的条形卡固件,且所述卡固件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前面板内侧以形成用于插接所述翻折条的插接槽,以使所述多个第二储物盒沿横向依次插接在所述门体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卡固件配置成自上向下倾斜朝向所述门体设置;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3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