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导线过油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2160.2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9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麦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凯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22 | 分类号: | H01B13/2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3 | 代理人: | 徐志光 |
地址: | 528322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功能 导线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电源、电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线线芯的过油设备。
背景技术
导线是由导电效果良好的铜或铝线作为线芯,并在线芯上套装橡胶层,使线芯绝缘,然而,橡胶属于高分子弹性体,一旦接触线芯外表时,即会紧密粘贴在其表面上,很难清除,尤其对于导线的接线安装方面,往往需要用小刀把线芯上的橡胶刮除,才能把线芯连接其他线,而这种刮线的过程又会大大伤害线芯,出现易折断或因导线接触不良而产生发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已有厂家在线芯上涂覆具有高分子特性的离油剂,避免橡胶层与线芯的直接接触,行业称之为“过油”工序。
目前,多数制线厂家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浸满离油剂的布料,由线芯穿过该布料而使线芯表面粘有该离油剂,但,根据线长以及离油剂往下滴落的原因,布料上的离油剂容易干涸,导致线芯粘贴不到离油剂,此时,只能需要人手对该布料重新浸泡,再对线芯进行过油,这步骤不断的重复着,非常麻烦。因此,就有发明人公开一种CN205751713U的实用新型,该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导线过油装置,包括锥形过油机构、固定调节支架、总体支架、定时开关、电源、油泵、总油箱、单向阀、点滴发生器和上部分油箱,总体支架上有上部分油箱,总体支架内有隔板,隔板下方有总油箱,隔板上有定时开关、电源和油泵,电源通过连接线与定时开关和油泵相连,油泵一侧有单向阀,总体支架上方一侧有固定调节支架,固定调节支架上固定安装有锥形过油机构,锥形过油机构上有点滴发生器。本实用新型过油装置的过油机构采用锥形过油机构,过油过程中导线从大口进入从小口导出,由于导线高速进入会将海绵向小口压紧,压紧至一定程度,利用海绵自身弹性恢复复位,这样就不会因为海绵压缩而无法将硅油涂覆在导线上。然而,上述的发明在实际使用当中,由于盛装在油箱的离油剂在行业使用常规的是水加乳化硅油的混合液体,上述发明中,无论是那种发明,都会因长时间使用后,油箱内的离油剂因时间过长而使水、乳化硅油再次分离,或者造成要么导线过油时人过上水,要么由于水、乳化硅油分离,水随使用或蒸发而减小,导致乳化硅油凝固,从而堵住导线输入口或输出口。因此,现有橡胶线材过油设备的结构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导线过油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带搅拌功能的导线过油设备,包括机座和设置在机座上侧并用于盛放离油剂且具有上开口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与容器之间设有连通容器出油口的阀门,所述阀门下侧设有与阀门出油口连通的过线油槽并位于机座的工作台面上,所述过线油槽左侧设有导线输入装置、右侧设有导线输出装置,所述容器的上开口处设有用于搅拌离油剂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及通过电机轴连接的螺旋桨,所述容器任一侧设有控制电机的电气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输入装置包括电机,下压线轮和与下压线轮配套使用的上压线轮,所述导线输出装置包括电机,下压线轮和与下压线轮配套使用的上压线轮。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油槽是具有上开口的容器,所述过线油槽内设有铰接的滚轮,所述下压线轮的轴中心与工作台面的垂直高度H大于滚轮的轴中心与工作台面的垂直高度h。
进一步地,所述过线油槽是具有上开口的容器,所述过线油槽相对称两侧壁设置具有适配导线直径的入线口和适配导线直径的出线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气系统包括电气安装箱,电源开关和时间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搅拌功能的导线过油设备,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解决现有技术利用布料添加离油剂涂覆导线时容易干涸的问题,不需手动重复加油,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搅拌装置对离油剂进行搅拌,杜绝离油剂分离而堵塞导入线口或出线口,从而导致停止生产线,影响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 中A处扩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座1、容器2、阀门3、过线油槽4、导线输入装置5、导线输出装置6、搅拌装置7、电气系统8、滚轮9、入线口41、出线口42、压线轮51、上压线轮52、电机71、电机轴72、螺旋桨73、电气安装箱81、电源开关82、时间继电器83、工作台面11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凯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凯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21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裹线材导电布设备
- 下一篇:一种三层共挤平置电缆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