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拉伸带翻边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2131.6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57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芳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带翻边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拉伸带翻边模具,包含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包含上凹模与上凸模;上凹模沿上下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部空间形成第一成型空间;上凸模与上凹模滑动连接;所述下模组件包含下脱料板与下凹凸模;下脱料板沿上下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下凹凸模与下脱料板滑动连接;下凹凸模上端面上设置有翻边孔,所述翻边孔内部空间形成第二成型空间;上凸模能够沿上下延伸方向运动进入或脱离所述第二成型空间。本实用新型使得板料的深拉伸与翻边能够在一个冲程中完成,无需将深拉伸后的板料取出换后道再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深拉伸带翻边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国内钣金和冲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相同的技术和质量水平下,现在的主要市场竞争压力集中在了成本和效率上。而且随着国内日益上升的人员用工成本,之前宁愿多添人也不愿添机器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如何提高机器利用率,减少人员及设备,使设备利用率得到最大化发挥。现有技术中,深拉伸与翻边通常需要使用两套模具进行两次加工,费时费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拉伸带翻边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拉伸带翻边模具,包含上模组件与下模组件;
所述上模组件包含上凹模与上凸模;上凹模沿上下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部空间形成第一成型空间;上凸模与上凹模滑动连接;
所述下模组件包含下脱料板与下凹凸模;下脱料板沿上下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二通孔,下凹凸模与下脱料板滑动连接;
下凹凸模上端面上设置有翻边孔,所述翻边孔内部空间形成第二成型空间;上凸模能够沿上下延伸方向运动进入或脱离所述第二成型空间。
优选地,所述上模组件还包含上打板与上顶出单元;上打板、上顶出单元、上凹模依次紧固连接;
上打板沿上下延伸方向设置有导向孔,上凸模可滑动安装在导向孔中。
优选地,所述上打板包含一体成型的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第二座体位于第一座体的下端面上;
所述上顶出单元包含上连接杆;
上连接杆沿轴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座体上端面、上凹模上端面相连。
优选地,上顶出单元包含多个连接杆;
多个所述连接杆沿上凹模周向方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下模组件还包含下顶出单元;下顶出单元包含下连接杆;
多个下连接杆沿下脱料板周向方向均布在下脱料板的下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上凹模的下端面与下脱料板的上端面之间构成夹板空间;
上凹模的下端面与第一通孔的孔壁面之间平滑过渡。
优选地,翻边孔的内壁与外壁均与下凹凸模上端面平滑过渡。
优选地,第一通孔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得板料的深拉伸与翻边能够在一个冲程中完成,无需将深拉伸后的板料取出换后道再加工;
2、本实用新型采用行腔式的成型方式,保证了最终产品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向拉伸的设计极大节省了机器和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芳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芳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2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百叶透气窗结构
- 下一篇:一种红外热反射镀膜夹层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