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40780.2 | 申请日: | 201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3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肖亚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Q9/00 |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株洲***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汽车 智能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车报警产品根据技术和针对对象的不同,已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的产品主要是机械锁,属于最原始的防盗产品;第二阶段是电子防盗锁,其密码采用红外线输送,容易被截码或破解密码;第三阶段是智能化的防盗产品,如数码防盗锁、指纹防盗锁等,它比以前的产品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防盗的主动性不够强,车主对车辆的状态不能及时了解;第四阶段是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和GSM技术,为车主提供全方位的主动式服务。
但现有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为了达到智能监控和远程监控,内部安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由于GPS是一个网络系统,需要监控中心的服务人员为车主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全天候服务,所以安装、服务费用也较高,普通家庭少有应用,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简单的“看门狗”技术,不能智能的结合信息进行验证,容易导致误报、情报错误的现象出现,且缺乏远程操作的方法,传递信息较慢、反应较慢,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单一的依靠安装在汽车上的报警装置,如果车主距离较远,就无法接受到警报系统传递的信息,缺乏信息传递的装置,没有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帮助。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包括报警器主体,所述报警器主体由设置在报警器主体外侧的外壳及设置在报警器主体内部的主机构成的,且所述主机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天线,且所述天线嵌入设置于所述主机中,所述外壳侧面的中间部位设有蜂鸣报警器和启动开关,且所述蜂鸣报警器和启动开关均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电源接头,且所述电源接头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主机的内部设有DSPS数字信息处理芯片和GPS定位芯片,且所述DSPS数字信息处理芯片与所述GPS定位芯片电性连接,所述主机的顶部设有感应器和蓝牙通讯器,且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外壳通过胶水粘合,所述蓝牙通讯器与所述DSPS数字信息处理芯片电性连接,所述DSPS数字信息处理芯片的内部设有DSPS芯片模块、电源接入模块、警报系统模块和通讯模块,所述GPS定位芯片的内部设有GPS定位模块,所述蓝牙通讯器的内部设有蓝牙通讯模块,所述感应器内部设有感应器模块,且所述感应器模块和电源接入模块均与所述DSPS芯片模块连接,所述DSPS芯片模块分别于警报系统模块和通讯模块连接,所述通讯模块分别于GPS定位模块和蓝牙通讯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安装支架,且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外壳紧密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侧面的底部设有USB接口,且所述USB接口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有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震动器,且所述震动器嵌入设置于所述外壳中。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侧面的顶部设有信号显示灯,且所述信号显示灯与所述启动开关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改进了原有产品信息传递较慢、安全性较低和无法智能远距离传递信息的缺点,相比于原有产品,本新型基于车联网的汽车智能报警装置具有信息传递较快、安全性较高和能够较远距离传递信息的特点,设有DSPS数字信息处理芯片,实现了信息传递较快的特点,DSPS数字信息处理芯片具有较快处理感应器传输的信息并转换成数字信息通过蓝牙传递到相应的效应器,设有蜂鸣警报器和震动器,实现了安全性较高的特点,蜂鸣警报器和震动器能够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发出警报声和开始震动,来提醒人们,设有天线和和蓝牙通讯器,能够较远距离的传送信息,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报警器主体主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未经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0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