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应变法现场检测传感器安装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0624.6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5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曹旭明;刘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江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孔 应变传感器 加速度传感器 桩基 现场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安装模具 对称位置 套筒侧壁 打孔 标准距离 打孔工具 对称安装 空心套筒 圆柱形桩 套筒轴 侧开 套筒 下钻 钻孔 投影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高应变法现场检测传感器安装模具,包括圆形空心套筒,所述套筒侧壁按照应变传感器标准距离,沿所述套筒轴向开设有两个应变传感器定位孔,其对称侧开有一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应变传感器定位孔的中间。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圆柱形桩基进行打孔时,将套筒套设在桩基的桩头部,在定位孔的导向下利用打孔工具对桩基进行打孔,以便安装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并且,由于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和应变传感器定位孔本身在套筒侧壁上即处于对称位置,因此,桩基上在定位孔的导向下钻设的钻孔也处于对称位置,较好地满足了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对称安装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应变法现场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应变法现场检测传感器安装模具。
背景技术
基桩高应变法试验是一项用于确定单桩承载力及监测沉桩过程中桩土运动状态的先进动测技术,它通过在桩顶附近对称安装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在重锤瞬间冲击桩顶后,拾取传感器安装截面上的力和运动速度时程曲线,然后,采用不同的桩土力学模型求解一维波动方程,获得单桩承载力及一系列桩土参数。
然而,高应变法对现场实测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即实测数据质量决定了高应变法试验的成功率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实测数据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传感器的安装质量,因为所有桩身阻抗变化及土阻力信息都来源于安装在桩身上的传感器。如果传感器安装不合理,工程现场的环境噪音或虚假声响信号就会叠加到实测数据当中,造成数据畸变、不真实,甚至无法用于分析计算,导致试验失败。应变传感器的安装需要在桩身上钻两个孔,用于膨胀螺栓固定,两孔间距、垂直度、入桩深度等稍有差距就会对数据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损坏传感器;此外,应变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需要一个钻孔)的间距也对实测数据产生较大影响。
公开号为CN20298996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桩高应变法试验传感器安装专用模具,其是由一具有长、宽、高的大长方体型铁和一具有长、宽、高的小长方体型铁组成,小长方体型铁固结在大长方体型铁的顶面,小长方体型铁纵向沿该大长方体型铁的横向放置,且小长方体型铁的长度等于大长方体型铁的宽度,小长方体型铁沿长度方向从一侧面到另一侧面设有一小长方体型铁透孔,大长方体型铁沿宽度方向从一侧面到另一侧面左右分别设有一大长方体型铁透孔,大长方体型铁一侧面设有一水准泡,整个模具左边用于安装应变传感器,右边用于安装加速度传感器。
但是,该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大长方体型铁和小长方体型铁组成的模具角度不能调节,当基桩为圆形时将不能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应变法现场检测传感器安装模具,其能够较好地适用于对圆形桩基进行打孔工作,并确保应变传感器定位孔与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处于对称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应变法现场检测传感器安装模具,包括圆形空心套筒,所述套筒侧壁开有两个应变传感器定位孔,其对称侧开有一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在水平方向上的投影位于两个所述应变传感器定位孔的中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圆柱形桩基进行打孔时,将套筒套设在桩基的桩头部,分别在应变传感器定位孔和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的导向下利用打孔工具对桩基进行打孔,以便安装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并且,由于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和应变传感器定位孔本身在套筒侧壁上即处于对称位置,因此,桩基上在定位孔的导向下钻设的钻孔也处于对称位置,较好地满足了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对称安装的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采用若干个直径不同的子套筒依次套接而成,且直径较大的子套筒滑移套设在直径较小的子套筒外,每一子套筒侧壁均开有应变传感器定位孔和加速度传感器定位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江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江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0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筏板基础抗浮锚索密封结构
- 下一篇:用于瞬态激振设备的释放装置及瞬态激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