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40499.9 | 申请日: | 2017-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2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 发明(设计)人: | 霍玉和;宋海滨;黄文帜;陈树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艾(天津)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3003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存储 感应 测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包括上电路部件、下电路部件和仪器主体,上电路部件包括上电路外壳和位于上电路外壳内的第一电池组、接收电路、数据存储器和数据读取插座,数据存储器和接收电路均与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数据读取插座与数据存储器电连接;下电路部件包括下电路外壳、位于下电路外壳内的第二电池组和与第二电池组电连接的发射电路;仪器主体的一端与上电路外壳连接,另一端与下电路外壳连接,仪器主体内设置有线圈,接收电路和发射电路均与线圈电连接。采用电池组提供电能,通过数据存储器将测得的数据存储,再通过数据读取插座可将被存储的数据读取,节省了空间,实现测井仪小型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
背景技术
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通过测量地层岩石的密度,从而为判断岩性、计算含油饱和度、确定井径等地质和工程参数提供依据。
随着测井仪器的不断发展,仪器尺寸小型化、性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测试平台已经是测井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小直径测井仪器在生产测井、过钻具测井、过套管测井、水平井测井等环境中的优势所在,使得小直径测井仪器必定是测井仪器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井下仪与地面仪器进行数据通信,大都是通过电缆来完成的,电缆的一端与井下仪器连接,电缆的另一端与地面仪器连接。位于地面上的地面仪器一般通过几千米长的电缆向位于井下的井下仪器供电和发出数据信号传输指令,同时由井下仪器测得的地层各种参数的数据信号也通过电缆向地面仪器传送。电缆设置于钻杆中,但是随着测井仪器的尺寸小型化,钻杆的直径越来越小,不利于电缆的设置,且电缆长度较长,重量较大,如果井眼发生坍塌,由于电缆的存在,不便于打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缆影响测井仪器的尺寸小型化的技术问题。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存储式感应测井仪,包括:
上电路部件,其包括上电路外壳和位于所述上电路外壳内的第一电池组、接收电路、数据存储器和数据读取插座,所述数据存储器和接收电路均与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所述数据读取插座与所述数据存储器电连接;
下电路部件,其包括下电路外壳、位于所述下电路外壳内的第二电池组和与所述第二电池组电连接的发射电路;
仪器主体,其一端与所述上电路外壳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电路外壳连接,所述仪器主体内设置有线圈,所述接收电路和所述发射电路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通过第一电池座与所述上电路外壳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通过第二电池座与所述下电路外壳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座和所述第二电池座上均设置有极板电路板和用于固定所述极板电路板的极板固定座。
其中,所述上电路外壳内靠近所述仪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头插座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接收电路,所述下电路外壳内靠近所述仪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头插座组件,用于连接所述发射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远离所述第一插头插座组件的一端通过锁紧部件与所述第一电池座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组远离所述第二插头插座组件的一端通过所述锁紧部件与所述第二电池座连接。
其中,所述锁紧部件包括与所述极板固定座连接的锁紧螺母和用于支撑所述锁紧螺母的锁紧支撑座。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器的一端依次连接有吸热体和隔热管,所述数据存储器、所述吸热体和所述隔热管均位于保温瓶内。
其中,所述保温瓶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壳体,所述隔热管位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隔热管与所述第一电池座连接。
其中,所述吸热体上开设有过线孔,所述隔热管内填充有保温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艾(天津)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吉艾(天津)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04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