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相扁线电机定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8615.3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0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峰;吴建华;朱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46 | 分类号: | H02K3/46;H02K3/50;H02K3/28;H02K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电机 定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结构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电动车辆的三相电机的定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扁线电机需要多个形状不同的铜材导条拼接起来然后再将各个铜材导条首尾焊接形成完整的绕组线圈,然而由于构成线圈的多个导条之间存在较多数量的焊点,且由于需要焊接和不需要焊接的导条之间的距离没有明显差异,不管人工焊接或是使用自动化焊接自动焊接,均存在焊错或者将三个以上导条由一个焊点焊接到一起的情况,在焊接完成之后需要对焊接逐个进行检查,费时费力。通过结构的改进降低绕组线圈的生产难度和成本是本领域实用新型人的迫切愿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焊接,避免导条之间误焊接的三相扁线电机定子。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包括有环形的定子铁芯以及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绕组包括有一个以上的绕组单元,每个绕组单元包括有3个相绕组,每个相绕组由多个导条首尾相接构成,每个绕组单元还包括有3个引出线;
所述定子铁芯内壁具有多个沿定子铁芯周向等距排列的用以容纳所述定子绕组的插槽,各个插槽的开口朝向定子铁芯的中心;
所述插槽沿定子铁芯半径方向上共具有容纳6层所述导条或引出线的容纳部,6层所述容纳部自内而外定义为第1-6层容纳部;每个所述导条分布在两相邻的两层容纳部上;
相连接的两个导条之间,或者相连接的导条与引出线之间的两个接脚位于定子铁芯的半径方向上;
至少一端位于第3、第4层容纳部内的导条的接脚与位于第1、第2层容纳部内的导条的接脚位置相互错开;至少一端位于第3、第4层容纳部内的导条的接脚与位于第5、第6层容纳部内的导条的接脚位置相互错开;
所述引出线的端部,以及中性线的联接部位于定子绕组远离接脚的一端;
所述导条在结构上包括有一个整体呈U形的转折部,一体连接在转折部两端的两个连接臂,以及一体连接在连接臂外端部的接脚;两个相连的导条之间通过在接脚端面焊接实现电联接;所述引出线的端部也具有接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条的转折部包括有两个平行的直臂部以及一体连接在两个直臂部之间的V形部,所述V形部中间位置具有一个弯折部,所述导条位于弯折部两侧的两部分分别位于两个圆周上,两个圆周的半径之差刚好为导条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位于第3、第4层容纳部内的导条的接脚与位于第1、第2层及第5、第6容纳部内的导条的接脚位置相互错开,使得每个焊点周围空间更大,提高了焊接可靠度。另外,引出线位于远离接脚的一侧,这样引出线不会对接脚造成阻碍,显著降低了焊接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绕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绕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个相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一中性线和第二中性线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第一导条和一个第二导条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一个第三导条和一个第四导条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一个第五导条和一个第六导条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一个第七导条和一个第八导条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个导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S、定子铁芯;S1、插槽;
T、定子绕组;T1、第一绕组单元;T2、第二绕组单元;T0、相绕组;
11、第一引出线;12、第二引出线;
21、第一中性线;22、第二中性线;
31、第一导条;32、第二导条;33、第三导条;34、第四导条;35、第五导条;36、第六导条;37、第七导条;38、第八导条;
301、接脚;302、转折部;303、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根据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相扁线电机定子,包括有环形的定子铁芯S以及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86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