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沸腾炉冷却集渣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37393.3 | 申请日: | 2017-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1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雨;陈宝迁;张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特莱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3/15 | 分类号: | F27D3/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00 | 代理人: | 满靖 | 
| 地址: | 1015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沸腾 冷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石厂原料炭材沸腾炉的冷却集渣系统,属于炉渣排放处理与收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下游产品需求的带动下,我国电石工业突飞猛进,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成为全球生产和消耗大国,令世人瞩目。据统计,在2000年~2014年间,国内电石产能从480万吨/年增长到4183万吨/年。
电石生产方法主要有氧热法和电热法,一般多采用电热法生产电石,即生石灰和含碳原料(焦炭、无烟煤或石油焦)在电石炉内,依靠电弧高温熔化反应而生成电石,其主要生产过程是:原料加工;配料;通过电炉上端的入口或管道将混合料加入电炉内,在开放或密闭的电炉中加热至2000℃左右,依化学式GaO+3C→CaC2+CO反应生成电石,从而熔化了的碳化钙从炉底取出后,经冷却、破碎后作为成品包装。
在电石生产中,炭材水分一般要求在1%以下,这就要求将炭材原料进行烘干。烘干系统是利用沸腾炉对回转烘干窑或立式烘干窑中参与电石生产的炭材进行烘干。其中的高温烟气沸腾炉用于烘干机供热,烘干焦炭及兰炭,而燃料主要为焦粉、兰炭粉或碎煤粉(粒度≤5mm)。沸腾炉炉渣化学成分稳定,有活性,是生产建材的好原料,除可作水泥的混合材外,还可用来做空心砌块或磨细后掺于商品混凝土中,降低水泥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泵送性能。但是,沸腾炉在排渣的过程中存在如下缺陷:
例如TJGF-6型沸腾炉每小时可产炉渣3吨,炉内温度为700~750℃,炉内压力为4.5KPa,因而在沸腾炉运行时将炉渣直接排放到炉外的话,会造成悬浮烟尘大、高温炉渣飞溅。因此每次排渣过程都需人工定期进行处理,但处理手段单一、原始,污染环境,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存在烧伤烫伤等人身危险。
由此可见,在电石工业突飞猛进,环保及人身安全不断提升的今天,如何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行之有效地完成炉渣回收再利用,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沸腾炉冷却集渣系统,其替代现有沸腾炉人工定期排渣方式,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人身安全性高,最终收集得到的炉渣可重复利用,环保无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沸腾炉冷却集渣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在沸腾炉出渣口上的出渣插板阀,沸腾炉的出渣口下方设有集渣槽,集渣槽内设有吸渣枪,吸渣枪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旋风除尘器的入料口相连,旋风除尘器的底出料口与缓冲斗的入料口相连,缓冲斗的出料口与渣仓的入料口相连,旋风除尘器的顶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与滤袋除尘器的入料口相连,渣仓的出料口、滤袋除尘器的出料口分别通过输送管道与发送浓相泵的入料口相连,发送浓相泵的出料口通过输送管道与炉渣收集仓的入料口相连,其中:滤袋除尘器的动力接口与真空泵的气体入口相连,真空泵的气体出口上连接有消声器;缓冲斗的入料口上安装有入料插板阀,缓冲斗的出料口上安装有出料插板阀。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对沸腾炉排出的炉渣进行两道气固分离与滤尘处理,排放到大气中的为洁净空气,另一方面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实施物理冷却降温,整个过程结束后最终收集得到的是环保无污染的炉渣,可重复利用。
2、本实用新型替代现有沸腾炉人工定期排渣方式,整个炉渣收集与处理过程全部自动化,工作效率高,工人只需在中控室操作控制面板即可,劳动强度低,不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3、本实用新型可使沸腾炉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炉渣的直接排放,且不会出现悬浮烟尘大、高温炉渣飞溅等污染环境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电石生产效率,适于普遍推广。
4、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回转烘干沸腾炉、立式烘干沸腾炉等的炉渣收集与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特莱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特莱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73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