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肢关节康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3837.6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6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桐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桐新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杆机构 齿轮 下肢关节康复器 本实用新型 活动连接 滑杆 滑块 铰接 躺板 支架 啮合 滑动 铰接端 连接端 锻炼 屈伸 下肢 恢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肢关节康复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躺板,躺板上设置两个活动连接的四杆机构Ⅰ,每个四杆机构Ⅰ通过连杆Ⅰ和连Ⅱ活动连接四杆机构Ⅱ,四杆机构Ⅱ上设置滑块,滑块在滑杆上滑动,滑杆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连杆Ⅱ与四杆机构Ⅰ上的连杆Ⅲ铰接,连杆Ⅲ与连杆Ⅱ的连接端设置齿轮Ⅰ;连杆Ⅱ与四杆机构Ⅱ上的连杆Ⅳ铰接,连杆Ⅳ与连杆Ⅱ的铰接端设置齿轮Ⅱ,所述齿轮Ⅰ和齿轮Ⅲ啮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让使用者得到恢复和锻炼的下肢关节康复器,根据使用者锻炼的不同程度,改变下肢屈伸的幅度,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使用者的需求,达到迅速恢复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下肢关节康复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中老年偏瘫患者逐年增多,而且,社会上因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下肢伤残患者也大量存在,在医院进行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使下肢肌肉和关节得到康复。如果不配合进行训练,难免会增长恢复时间,导致不良的后果,导致下肢伤残或者瘫痪等患者无法恢复正常行走的功能。现在,在医院里或在家里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都是要在医护人员或者家庭成员的辅助下进行,尤其对于关节的康复训练,患者需要借助他人实现下肢屈伸动作,这样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或家庭成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还不能持续康复训练,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申请公布号为CN 102697621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公布了一种下肢康复器,在此康复器中,凸轮与后推杆之间没有设置连接机构,不能保证凸轮与滚子时刻保持接触状态。当凸轮顺时针转动时,后推杆向后运动,前推杆也向后运动,同时带动推杆导杆向后运动,后推杆和大腿托杆的铰接点向后运动,导杆和小腿托杆的铰接点也向后运动,因此,大腿托杆和小腿托杆的角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同理,当凸轮顺时针转动时,也不能使大腿托杆和小腿托杆的角度发生明显变化,所以也就无法完成锻炼大腿和小腿肌肉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下肢关节康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下肢关节康复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躺板,躺板上设置两个活动连接的四杆机构Ⅰ,每个四杆机构Ⅰ通过连杆Ⅰ和连Ⅱ活动连接四杆机构Ⅱ,四杆机构Ⅱ上设置滑块,滑块在滑杆上滑动,滑杆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连杆Ⅱ与四杆机构Ⅰ上的连杆Ⅲ铰接,连杆Ⅲ与连杆Ⅱ的连接端设置齿轮Ⅰ;连杆Ⅱ与四杆机构Ⅱ上的连杆Ⅳ铰接,连杆Ⅳ与连杆Ⅱ的铰接端设置齿轮Ⅱ,所述齿轮Ⅰ和齿轮Ⅲ啮合。
进一步,所述躺板上设置有海绵垫和枕头。
进一步,所述两个四杆机构Ⅰ上设置连接板Ⅰ,两个四杆机构Ⅱ上设置连接板Ⅱ;两个连杆Ⅰ上设置连接板Ⅲ。
进一步,所述四杆机构Ⅱ上设置有脚蹬。
进一步,所述蜗杆与支架之间设有底座,蜗杆与底座之间均设置轴承Ⅰ。
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设置动力传动机构,动力传动机构驱动蜗轮转动,所述蜗轮在径向上设置至少两个螺纹孔,螺纹孔里安装螺柱,螺柱在摆杆上设置的槽中滚动,摆杆一端与支架之间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齿条;所述齿条在导杆上滑动,并与连杆Ⅲ上设置的齿轮Ⅲ啮合;所述摆杆与齿条连接端设有开口,齿条上的轴在开口中滑动。
进一步,所述螺柱上安装减小摩擦的轴承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桐新,未经王桐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3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风康复训练装置
- 下一篇:倒退行走视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