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2166.1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6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盛洲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付奕昌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地 加固 处理 集水 排水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管结构,包括集水管和集水筒,集水管外壁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列有多个凸棱,在集水管外包覆有顶在各凸棱上的透水滤膜,集水管内腔设有分隔件,增压气管底端与集水管内腔相连通,在集水管内腔与周围软土之间水压力差作用下,软土中孔隙水透过透水滤膜进入各扇形空腔内并经单向阀进入集水管内,当集水管内水位较高时,增压气管增压,使得分隔件向上移动,将集聚在集水管内腔上部分中的水挤压向外排出,从而降低了集水管中水位,再次形成水压力差,如此重复,形成脉冲式排水,达到软土地基由上至下快速排水固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土地基加固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管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软土地基加固通常都是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方法,预压排水固结方法主要有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两种方法,当采用真空预压或堆载预压等方法进行软基加固处理时,一般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竖向砂井或排水板作为排水通道,在堆载料自重荷载或真空荷载预压下发生排水固结,使得软土地基中孔隙水通过排水通道向外排出,孔隙水压力慢慢消散,有效应力慢慢增长,地基强度逐渐增加,地基固结沉降量绝大部分在施工期内得以消除,从而使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提高,减少工后沉降。
但是,堆载预压固结或真空预压固结时,软土中应力差的产生以及传递很慢,难以迅速实现下层的软土固结。造成工期长、造价高、工后沉降幅度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快速排水固结、减少施工周期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管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管结构,包括集水管和集水筒,所述集水管外壁沿圆周方向间隔排列有多个凸棱,各所述凸棱从集水管外壁径向向外延伸构成,在所述集水管外包覆有顶在各凸棱上的透水滤膜,以使相邻凸棱、透水滤膜及集水管外壁构成扇形空腔,所述集水管底部套在集水筒内,所述集水管底端设有单向阀并与集水筒底端具有预定距离,所述集水管内腔设有用以将集水管内腔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与集水管内壁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位于所述集水管外设有底端与集水管内腔下部分相连通的增压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管顶端连接有伸出的排水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集水管内腔设有支撑托住分隔件的托架以使分隔件与单向阀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增压气管底端穿过集水筒、透水滤膜与集水管密封连接。
有益效果:此软土地基加固处理集水强排水管结构中,包覆有透水滤膜的集水管打入软土地基后,由于集水管内腔与周围软土之间存在水压力差,软土中孔隙水,在水压力差作用下,透过透水滤膜进入各扇形空腔内并经单向阀进入集水管内,当集水管内水位较高使得水压力差减小时,增压气管向集水管内腔下部分增压,使得分隔件向上移动,将集聚在集水管内腔的水挤压向外排出,降低集水管中水位,从而再次在集水管内腔与周围软土之间形成水压力差,使得孔隙水再次从软土中渗流进入集水管内,如此重复,形成脉冲式排水,达到软土地基由上至下快速排水固结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盛洲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盛洲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2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