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32129.0 | 申请日: | 2017-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10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 发明(设计)人: | 范钦海;王坚群;何明;夏帮华;吴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L23/04 | 分类号: | B61L23/04;B61L15/00;B61F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 地址: | 2144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弯折部 脱轨 障碍物 轨道车辆 监测装置 限位件 横梁 本实用新型 安装座 板簧 相抵 触发报警 下限位件 影响监测 支架连接 后侧面 前侧面 悬吊点 搭接 支架 疲劳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包括:安装座;设在安装座上的支架;板簧,板簧包括本体部、形成在本体部一端的第一弯折部、形成在本体部另一端的第二弯折部,本体部搭接在第一限位件上,第一弯折部的前侧面与第二限位件相抵,第一弯折部的后侧面与第一限位件相抵,第二弯折部与支架连接;和撞击横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监测提高了撞击横梁悬吊点的疲劳强度,在障碍物撞击和脱轨情况下限位件又不影响监测横梁的位移触发报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障碍物和脱轨检测装置的板簧,例如为n形板弹簧,均为一点约束,板簧处于无约束的自由状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振动时,检测梁处于与安装座固定点的相对振动状态,并不能被牢固地限定在约束点上,当检测梁相对于安装座固定点的振动幅度达到触发位移时,就会触发误报警。
如公布号为CN106163900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车辆的障碍物和/或脱轨的检测装置,包括:横梁,其旨在接收横向于铁路轨道延伸的冲击;至少一个用于检测冲击的组件,其支撑横梁,具有弹簧和检测横梁的运动且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的单元;控制单元,其能够收集来自检测单元的数据,并且将指令传送到铁路车辆的制动单元。该装置的特征在于,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横梁沿至少两个角度偏移方向的运动的至少两个检测传感器。该专利申请公开的用于铁路车辆的障碍物和/或脱轨的检测装置的弹簧就只有一点约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误触发,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和误报率低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包括:适于与轨道车辆连接的安装座;设在所述安装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障碍物触发器和脱轨触发器,所述支架上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前方;板簧,所述板簧包括本体部、形成在所述本体部一端的第一弯折部、形成在所述本体部另一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本体部搭接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上,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侧面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抵,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后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支架用螺栓连接;和撞击横梁,所述撞击横梁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下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除了支架固定外,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都可以对板簧进行限位,实现了针对板簧的多点约束,使得监测板弹簧被牢牢地限定在约束节点处,监测横梁不会产生相对于安装座固定点的相对振动,更不会产生相对于安装座固定点的共振现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轨道车辆的障碍物和脱轨监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为相互平行设置的限位销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后端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的角度为90-10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的角度为93-94.5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支架相抵,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外套设有保护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障碍物触发器包括:障碍物触发行程开关和与所述板簧匹配的障碍物行程开关触发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必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2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