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备SPD脱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0511.8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秦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川东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H01H7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备 spd 脱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扣器辅助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后备SPD脱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脱离器中的脱扣机构都是金属材质制成的,使用时周围电滋场太大,容易误动,造成开关早跳,而且使用寿命短,灭弧效果差,原先脱扣线圈连接到出线端的上端,当大电流通过时容易声生误动,所以需要一种后备SPD脱离器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备SPD脱离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备SPD脱离器,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设有脱扣机构、电线圈、灭弧机构和接线端,所述的接线端分别设置外壳两侧,还包括手柄,所述的手柄与脱扣机构通过联动杆联动配合,所述的脱扣机构上设有动触头,所述的电线圈上设有静触头,所述的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部位设有通流体,当手柄运动时,手柄带动脱扣机构运动,脱扣机构的动触头通过通流体与电线圈的静触头接触,所述的脱扣机构与一侧接线端通过导线连接,另一侧接线端的出线端下端与电线圈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灭弧机构设置在电线圈的静触头和脱扣机构的动触头连接处下端,还包括放电管,所述的放电管通过导线连接静触头和接线端,所述的脱扣机构为塑料材质制成。
所述的灭弧机构包括灭弧罩和引弧片,引弧片一端与连接脱扣机构的接线端接触通电。
所述的静触头的接触面积与通流体面积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备SPD脱离器,本产品的脱扣机构采用塑料材质后电流场减少,不容容易误动,本产品的线圈连接在接线端的出线端下端,当大电流通过放电管吸收后,这个外置脱离不会出现误脱扣,使电气设备防雷始终处于有效状态,并且使用寿命长,灭弧效果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后备SPD脱离器,包括外壳1,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脱扣机构2、电线圈3、灭弧机构和接线端4,所述的接线端4分别设置外壳1两侧,还包括手柄5,所述的手柄5与脱扣机构2通过联动杆6联动配合,所述的脱扣机构2上设有动触头21,所述的电线圈3上设有静触头31,所述的动触头21与静触头31接触的部位设有通流体7,当手柄5运动时,手柄5带动脱扣机构2运动,脱扣机构2的动触头21通过通流体7与电线圈3的静触头31接触,所述的脱扣机构2与一侧接线端4通过导线连接,另一侧接线端4的出线端41下端与电线圈3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灭弧机构设置在电线圈3的静触头31和脱扣机构2的动触头21连接处下端,还包括放电管8,所述的放电管8通过导线连接静触头31和接线端4,所述的脱扣机构2为塑料材质制成,增加了通流体,原来操作五次左右就会磨损,改良后20次都没问题,
所述的灭弧机构包括灭弧罩9和引弧片10,引弧片9一端与连接脱扣机构2的接线端4接触通电,原先灭弧罩体积过大,改良后体积小而且灭弧效果更好。
所述的静触头31的接触面积与通流体7面积一致,静触头31表面加大,承受通流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备SPD脱离器,本产品的脱扣机构采用塑料材质后电流场减少,不容容易误动,本产品的线圈连接在接线端的出线端下端,当大电流通过放电管吸收后,这个外置脱离不会出现误脱扣,使电气设备防雷始终处于有效状态,并且使用寿命长,灭弧效果好,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川东,未经秦川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05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