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RS485通讯及Modbus协议的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温度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28821.6 | 申请日: | 2017-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52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王延普;张浩;倪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 地址: | 2142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s485 通讯 modbus 协议 本质 安全 红外 温度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温度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RS485通讯及Modbus协议的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井下充满了甲烷和煤尘爆炸,当井下环境温度到达一定值时,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甲烷和煤尘就会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带来重大的安全事故。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在井下都装有矿用本安型温度传感器,当温度超过定值时,把外部温度信号传输给主机,会提醒人们迅速做出防范措施,一般静止物体的温度检测相对容易,但对于移动或调整运转的设备,温度测试方法相对较少。
此外,目前矿用本安型温度传感器均有报警提示功能,但是大部分矿用本安型温度传感器的感应较为滞后,并且随温度变化做出反应的时间也较为滞后,在矿井中,测量点一般在矿井中,而显示设备或者控制设备一般都在控制室或控制柜上,两者之间距离可能数十至数百米,以前的RS232接口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不具备联网功能,最大传输距离也只能达到几十米,不能满足远距离通信要求,如何建立快速、稳定、远距离的通讯非常重要,目前RS485通讯及Modbus协议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通讯领域,中国专利CN201225927Y公开了一种RS-485接口可编址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中国专利CN103542951A公开了一种矿用温度传感器,包括了CAN通讯方式、串口通讯方式、频率通讯方式的三种方式的矿用温度传感器。Modbus协议模块是现有技术常用的通信协议模块,Modbus 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果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当在一Modbus网络上通信时,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Modbus 协议发出。在其它网络上,包含了 Modbus 协议的消息转换为在此网络上使用的帧或包结构。这种转换也扩展了根据具体的网络解决节地址、路由路径及错误检测的方法。
光是直线传播不会转弯的,红外线也是如此,因此红外传感器在使用时光线的角度调整需要靠人为去控制,甚至有些需要测量缝隙表面温度,或是要测量一些发热机器的部位比较难以达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感应灵敏,快速、稳定、实现远距离控制的一种带RS485通讯及Modbus协议的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温度传感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RS485通讯及Modbus协议的矿用本质安全型红外温度传感器,主要包括底座、前盖、控制电路板、温度传感组件和远程主机,所述底座内侧壁固定连接控制电路板,底座底部依次连接喇叭口和温度传感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传输器、单片机、RS485串行通信接口、Modbus协议模块和继电器;所述温度传感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热敏元件、出线嘴、护套线和罩体,所述罩体为立方体,热敏元件位于罩体中心位置,所述出线嘴固定连接在罩体底面,所述罩体的上面和四个侧面均设有检测窗,所述检测窗处设有遮帘;所述前盖上设有数码管显示屏、蜂鸣器和测试按钮,所述数码管显示屏与单片机连接,所述蜂鸣器与继电器连接,所述Modbus协议模块还与远程主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窗为圆弧形或长方形,材质均为菲涅尔透镜。
作为优选,所述喇叭口为防爆喇叭口。
作为优选,所述前盖与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蜂鸣器和测试按钮上均设有防水帽。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顶部还设有挂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88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