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8537.9 | 申请日: | 2017-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4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一锋 |
主分类号: | H02S20/32 | 分类号: | H02S20/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太阳能电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只要被光照到,瞬间就可输出电压及电流,在物理学上称为太阳能光伏简称光伏,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
目前人们安装太阳能电池装置时,多采用固定的形式,这样虽然能吸收一天之中最大的光能,但是一天之中其他时刻的光能的总和却不能忽略,由于采用固定的安装,不能更充分的吸收一天之中各个时刻的光能,降低了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能的利用率;太阳能电池为了吸收光能,而采用直接裸露在外,虽然能起到吸收光能的效果,但是在雨水以及冰雹等天气情况下,会对太阳能电池造成伤害,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人们安装太阳能电池装置时,多采用固定的形式,这样虽然能吸收一天之中最大的光能,但是一天之中其他时刻的光能的总和却不能忽略,由于采用固定的安装,不能更充分的吸收一天之中各个时刻的光能,降低了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能的利用率;太阳能电池为了吸收光能,而采用直接裸露在外,虽然能起到吸收光能的效果,但是在雨水以及冰雹等天气情况下,会对太阳能电池造成伤害,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等方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保护装置、光照传感器、支架、S7-200控制器、底座、伸缩杆、万向轮、环形凹槽、转向装置和连接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顶端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外壳、卷筒、遮挡布、单向轮和轮道,所述外壳顶端安装有光照传感器,且外壳内置有卷筒,所述卷筒外侧设置有遮挡布,所述遮挡布一端底部设置有单向轮,所述单向轮置于轮道内,所述轮道开设在太阳能电池板一侧,所述外壳靠近太阳能电池板一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遮挡布另一端通过连接口设置在外壳外侧,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底端中部连接有支架上部,所述支架中部靠近太阳能电池板一侧安装有S7-200控制器,所述支架底端固定在底座顶端的一侧,所述底座顶端的另一侧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端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底端的下部,所述底座底端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下方设置有环形凹槽和转向装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环形凹槽内部,所述环形凹槽开设在转向装置顶端,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腔室、限位固定板、减震弹簧、电机和限位U型板,所述转向腔室内部一侧设置有限位固定板,所述限位固定板一侧设置有减震弹簧和电机,所述固定板通过减震弹簧与电机底端连接,所述电机下方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电机顶端上方设置有限位U型板和连接轴,所述电机顶端通过齿轮啮合与连接轴底端连接,所述连接轴贯通与限位U型板内部,所述限位U型板底端固定在转向腔室顶端内部,所述连接轴顶端固定在底座底端,所述转向装置通过连接轴与底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置有电机,电机与卷筒连接,所述单向轮内置有电动马达。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底端与支架上部和伸缩杆顶端的连接均为铰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顶端与连接轴底端均设置有锥齿轮。
优选的,所述转向腔室内部设置有减速器。
优选的,所述光照传感器输出端与S7-200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机输入端与S7-200控制器输出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光照传感器和转向装置等装置,可以通过光照传感器对光的感应,寻找光最强的方位,再通过转向装置和伸缩杆等装置,使太阳能电池板朝向光最强的方位,增强了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能的利用率;设置有保护装置等装置,可以在雨水以及冰雹等天气情况下,通过遮挡布从保护装置内伸出,以用于保护太阳能电池板,减少了对太阳能电池造成的伤害,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一锋,未经刘一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8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