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26470.5 | 申请日: | 2017-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1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长海;张鹤;管晓光;孟银;毛楠楠;潘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1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50027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高效 应力 作用 高温 氧化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温氧化用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
背景技术
抗高温氧化性能是高温合金材料的最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在使用过程中,高温合金部件承受应力的作用,使得合金表面形成的保护性氧化膜遭到破坏,发生开裂或剥落,降低甚至丧失对合金的保护作用,显著影响合金的高温使用寿命。因此,应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素急需重视,有关应力下合金的高温氧化机制急需开展,从而指导新合金的成分设计,提高合金抗更高温度氧化及更恶劣环境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应力作用下合金的高温氧化试验通常采用万能拉伸试验机、高温蠕变机或特殊自制设备,往往这些设备操作复杂,且需要特殊的夹具和特殊的试样尺寸,不能完全满足各类尺寸、性能材料的应用。尤其是每次实验基本是只能测试一个试样,对于具有统计意义的高温氧化性能,使得实验周期长,不但耗能,更不利于应力下合金高温氧化机制的研究,因此,目前有关理论研究进展缓慢,仍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一种可以简易有效提高应力下合金高温氧化的装置、部件或机构急需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成本低、易于操作,能够高效的同时进行多个试样且能够满足多种试样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包括连接部、受力部及夹持部,所述受力部设置在连接部与夹持部之间,所述连接部下端与受力部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受力部为T型件,所述夹持部为两个凹槽板,所述T型件下端面与两个凹槽板的槽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凹槽板平行设置。
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包括连接部、受力部及夹持部,所述连接部与夹持部之间通过受力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部外侧面中部开设有T型通槽。
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包括连接部、受力部及底座部,所述受力部设置在连接部与底座部之间,所述连接部上端设有连接杆一,所述连接部下端为球形压头,所述球形压头与受力部上端面上设有的球形凹面匹配设置,所述底座部上端面开设有圆槽,底座部下端面设有连接杆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个试样同时进行拉应力或压应力下的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研究,以实现复杂环境下合金高温氧化性能的评价,从而为合金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制成,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可适用多种试样,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图1的左视图;
图3:实施例二主视图;
图4:图3的左视图;
图5:实施例三主视图;
其中:1-连接部;1-1-连接杆一;1-2-球形压头;2-受力部;3-夹持部;3-1-凹槽板;4-底座部;4-1-圆槽;4-2-连接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包括连接部1、受力部2及夹持部3,所述受力部2设置在连接部1与夹持部3之间,所述连接部1上端与拉伸试验机拉杆连接,提供应力载荷,所述连接部1下端与受力部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受力部2为T型件,所述夹持部3为两个凹槽板3-1,夹持部3用于固定试样,夹持部3可以固定多个试样,所述T型件下端面与两个凹槽板3-1的槽底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凹槽板3-1平行设置。
所述连接部1为螺纹杆。
实施例一,为适用于拉应力作用下的片状试样夹具。
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包括连接部1、受力部2及夹持部3,所述连接部1与夹持部3之间通过受力部2固定连接,连接部1与拉伸试验机拉杆连接,提供应力载荷,所述夹持部3外侧面中部开设有T型通槽3-2,夹持部3用于固定试样,夹持部3的T型通槽3-2可以固定多个试样。
所述连接部1为螺纹杆。
实施例二,为适用于拉应力作用下的棒状试样夹具。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简易高效的应力作用下高温氧化用夹具,包括连接部1、受力部2及底座部4,所述受力部2设置在连接部1与底座部4之间,所述连接部1上端设有连接杆一1-1,连接杆一1-1与试验机压杆连接,提供载荷,所述连接部1下端为球形压头1-2,所述球形压头1-2与受力部2上端面上设有的球形凹面2-1匹配设置,所述底座部4上端面开设有圆槽4-1,底座部4下端面设有连接杆二4-2,连接杆4-2与试验机底座连接,起固定作用,试样或多个试样放置在底座部4的圆槽4-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未经黑龙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64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