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油介质溢出的油浴加热套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6167.5 | 申请日: | 2017-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5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曹月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君华睿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7/00 | 分类号: | B01L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晏辉;赵宇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套 油介质 溢流槽 溢流腔 油浴加热 溢出 本实用新型 均匀安装 上端侧壁 加热管 圆筒状 倒出 底座 上环 连通 费力 加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油介质溢出的油浴加热套,包括加热套本体,所述加热套本体为圆筒状,且加热套本体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多个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本体底部设置有一圆形加热管,所述加热套本体上端侧壁上环设置有溢流槽,且加热套本体周围环设置有一溢流腔,所述溢流腔与溢流槽连通。溢流槽及溢流腔的设置避免了人工往加热套里加油介质或者倒出油介质,费事费力,且油介质的量还不容易把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套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防止油介质溢出的油浴加热套。
背景技术
PEG修饰技术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中大多需要加热,一般情况采用热浴法,所谓热浴,是将容器置于热浴物质内,让热浴物质的温度缓慢升高到一定程度,再让其缓慢冷却,从而达到改善容器热传递性能,使容器质均匀的方法。在实验室中常用的热浴方法有水浴、油浴、沙浴等。油浴常用的介质有硅油、豆油、棉籽油等,油浴最高温度比水浴高,一般在100-250℃之间。但是油的粘稠度非常高,容易受热不均匀,还有固定要加热的物体的架子使用范围很小。
申请号为CN201620021352.X公开了一种高效油浴加热套,包括加热套本体,所述加热套本体为圆筒状,所述加热套本体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多个底座,所述加热套本体的内部下端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顶部设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的上方的加热套本体的内部上对称安装有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伸缩杆和蝶形螺栓,所述伸缩杆的表面设有蝶形螺栓,所述伸缩杆的一段设有弧形卡口,所述加热套本体的侧壁外对称设有一对振动电机,所述加热套本体的顶部通过铰接安装有逃盖,所述套盖的中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尾部安装有扇叶。
不难看出,以上专利存在一下问题:1.该装置加热不能恒温控制,如果持续加热有可能导致油浴温度过高,超出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温度,造成化学反应不成功;2.当加热套内放置所要加热的容器比较大,而加热套内的油介质就有可能溢出,如果里面油介质比较少,当所需加热的容器比较少就有可能导致要加热的容器不能与油介质接触,实现加热功能;3.加热装置设置在加热套内部下端,且加热装置顶部设有耐热层,结构复杂,且加热慢;4.当需要把加热套移动时,加热套本体由于加热还未冷却,搬运时有可能烫手,导致搬运不便。5.使用搅拌装置对油介质进行搅拌使其加热均匀,加热速度快,这中办法效果不好,且搅拌轴和搅拌扇叶会黏上油介质,不易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油介质溢出的油浴加热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当所需加热容器较大时,油介质容易溢出加热套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止油介质溢出的油浴加热套,包括加热套本体,所述加热套本体为圆筒状,且加热套本体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多个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套本体底部设置有一圆形加热管,所述加热套本体上端侧壁上环设置有溢流槽,且加热套本体周围环设置有一溢流腔,所述溢流腔与溢流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加热套本体侧壁呈上下位置设有两根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开口与循环泵连接,循环管另一端开口与加热套本体连通。
优选地,所述加热套本体的内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伸缩杆和蝶形螺栓,所述蝶形螺栓设置在伸缩杆的表面,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卡口。
优选地,所述加热套本体上端侧壁对称设置有一对用于移动加热套本体的手把。
优选地,所述圆形加热管距离加热套本体内壁1-3cm。
优选地,所述加热套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君华睿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君华睿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61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