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艾灸盒以及艾灸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1429.9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5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蕲春医圣本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438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层 药物层 艾灸 艾灸盒 活动层 上下往复运动 生活保健用品 本实用新型 距离控制 药物本体 一端连接 轴线方向 卡接 承接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灸盒以及艾灸,涉及生活保健用品技术领域,该艾灸盒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药物层、活动层和底座层,活动层的一端安装在底座层上,且另一端连接药物层,活动层与底座层卡接,且沿底座层的轴线方向做上下往复运动,用于调节药物层与底座层之间的距离,药物层用于承接药物,底座层用于支撑活动层和药物层,艾灸盒通过底座层与人体固定,在药物层安装药物本体制成艾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艾灸时操作不便,艾灸至人体的距离控制较难等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保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艾灸盒以及艾灸。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一种灸法,将艾草也制成艾柱、艾条或者艾饼,点燃熏烤、刺激人体的穴位或者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以达到保健治病、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人类熟练掌握用火的时候,可谓是历史颇为悠久、绵长。艾灸与针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作用机理十分相近,并且会针灸都有着相辅相成的治疗效果。
在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艾灸,在点燃后一般是用过手持艾灸一端,并将其保持在人体的病例部位,进而进而进行熏疗,但是,当手持艾灸时一方面因人体的体力有限,长时间手持容易引发手部肌肉酸痛,进而无法控制艾灸相对于人体的距离,若靠的太近会容易引发烧伤,若距离太远会削弱艾灸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当使用艾灸的患者自行进行艾灸治疗的过程中如若需要其他物品,为了保证艾灸的治疗效果,手持艾灸的手不能移位,故而也造成拿取其他物品的障碍,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艾灸盒,以缓解现有技术中进行艾灸时操作不便,艾灸至人体的距离控制较难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艾灸盒,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药物层、活动层和底座层;
所述活动层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座层上,且另一端连接所述药物层;
所述活动层与所述底座层卡接,且沿所述底座层的轴线方向做竖直往复运动,用于调节所述药物层与所述底座层之间的距离;
所述药物层用于承接药物,所述底座层用于支撑所述活动层和药物层,艾灸盒通过底座层与人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层沿其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动层沿其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药物层沿其轴向贯穿设置有第三通孔;
所述活动层的一端的外侧壁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底座层的内侧壁滑动卡接,所述活动层的另一端的内侧壁与所述药物层的外侧壁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层包括活动轴和固定轴;
所述活动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套接在所述底座层内,所述固定轴套接在所述活动轴远离所述底座层的一端的外侧;
所述活动轴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做竖直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层至少一个;
多个所述药物层沿所述活动轴的轴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层;
所述固定层设置在所述底座层的下表面,所述固定层用于将所述底座层安置在人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包括粘接部;
所述粘接部设置有医用粘胶,用于固定在人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层还包括手持部;
所述手持部与所述粘接部水平设置,所述手持部用于手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层连接所述固定层的一端的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蕲春医圣本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蕲春医圣本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1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