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防撞梁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0917.8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0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国;刘洪生;耿秋勇;张黎黎;朱慧峰;李鹤鹏;唐奇金;王善鹏;左荣召;吕海;王英丽;常乐;张荣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防 总成 | ||
后防撞梁总成,它涉及一种后防撞梁。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后防撞梁在发生偏置碰撞时,存在分散碰撞能力差的问题,给乘员带来了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梁本体(1)、两个吸能盒(2)和两个底板(3),横梁本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吸能盒(2),每个吸能盒(2)通过一个底板(3)与汽车纵梁连接,横梁本体(1)为拱形横梁,拱形横梁的拱度为35‑40°,横梁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外侧设有翻边(4),横梁本体(1)与两个吸能盒(2)之间采用弧焊的方式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汽车防碰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梁,具体涉及一种后防撞梁总成,属于汽车车身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性能是现代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最大限度的保护乘员的安全、减少汽车的损坏是各汽车厂家努力的目标。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后防撞梁总成的主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在车辆发生较低速度的碰撞事故时,防撞梁不能产生向机舱内的大变形,以便尽可能对车辆后舱内部构件提供保护;另外一个作用是当车辆发生较高速度的碰撞事故时能够合理的变形有效的吸收一定的碰撞能量,同时如果车辆发生的是偏置碰撞,防撞梁必须有足够的抗弯能力能够起到把碰撞能量分散到整个车辆上,使得车体后部结构能够尽量均匀的接受碰撞冲击。
综上所述,现有的后防撞梁在发生偏置碰撞时,存在分散碰撞能力差的问题,给乘员带来了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后防撞梁在发生偏置碰撞时,存在分散碰撞能力差的问题,给乘员带来了安全隐患。进而提供一种后防撞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后防撞梁总成,它包括横梁本体、两个吸能盒和两个底板,横梁本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吸能盒,每个吸能盒通过一个底板与汽车纵梁连接,横梁本体为拱形横梁,拱形横梁的拱度为35-40°,横梁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外侧设有翻边,横梁本体与两个吸能盒之间采用弧焊的方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横梁本体上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异形孔。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套筒,横梁本体上的另一侧安装有套筒。
进一步地,拱形横梁的拱度为38°。
进一步地,横梁本体的梁厚为2-2.5mm。
进一步地,两个吸能盒的内侧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93°。
进一步地,横梁本体的截面为Ω形结构。
进一步地,横梁本体与吸能盒之间设有三条焊道,沿横梁本体的内凹处与吸能盒的上端之间设有水平焊道,沿横梁本体的非内凹处与吸能盒的两个侧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竖直焊道,水平焊道与两个竖直焊道之间为相互不关联的单独焊道。
进一步地,横梁本体的长度小于汽车纵梁的长度。
进一步地,吸能盒为波浪形吸能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35-40°拱形横梁,能够在汽车碰撞过程中分散碰撞能量,降低汽车乘员舱在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峰值,有利于乘员的保护,进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乘员受到人身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横梁本体1与两个吸能盒2之间采用弧焊的方式固定连接,弧焊的连接工艺比点焊更加牢固,能承受更大的破坏力。在车辆进行撞击时,进而保证横梁本体结构不会与总成脱离,有效保护车身。
3、本实用新型的横梁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外侧设有翻边4,翻边4在发生偏置碰撞的过程中能够加强挠度和反向变形抗力,从而提高后防撞梁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凌云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09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