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料造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0632.4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赖积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大众山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0 | 分类号: | B01J2/10;B01J2/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6 | 代理人: | 吴清珠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了一种涂料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涂料造粒方式是将各原料添加到搅拌桶中,后通过人工或分散机对搅拌桶中的原料进行剪切、搅拌,使各原料进行混色,但因该方式对原料的搅拌力道或时间不一致,易造成涂料相互混色、粒子不均匀,且造粒效率低,制造出来的产品造粒不均匀或混色,会造成整面墙不均匀,效果差。另外刀片为普通刀片,物料主要靠重力下移,效率低;筛网片为单片,物料易形成条状结构;筛网片拆卸不便,不便于清洗。且现有的筛网片的筛孔是圆形或矩形孔洞,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易造成筛孔被堵住,影响生产,需要经常清洗,增加了生产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涂料易混色、粒子不均匀、造粒效率低、易成条状结构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涂料不会混色、粒子较为均匀、造粒效率较高、不易成条状结构的涂料造粒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涂料造粒装置,包括支架、造粒筒、设置在造粒筒上方的第一电机、与造粒筒下端连接的造粒管道、设置在造粒管道下方的敞口容器、与第一电机连接的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上的螺旋刀片,螺旋刀片位于造粒管道内,造粒管道内自上而下设置有多个筛网片,相邻筛网片上的筛孔相互错开,多个筛网片将造粒管道分成多段式,相邻两段造粒管道之间自上而下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筛网片、第二密封垫圈。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在转动轴上的破碎辊,破碎辊位于造粒筒内。
作为优选,破碎辊上设有破碎齿。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造粒筒固定连接的横梁,第一电机固定在横梁上。
作为优选,造粒管道下方设有离心过滤装置,离心过滤装置位于敞口容器上部,敞口容器内设有旋转轴,支架上设有第二电机,离心过滤装置上设有旋转座,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旋转轴一端连接,旋转轴另一端与旋转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设置螺旋形的刀片,螺旋刀片对原料和助剂进行充分混合,并带动原料和助剂向下旋转通过筛网片,从而得到所需大小的粒子,通过螺旋刀片的旋转、搅拌和挤压,实现粒状大小和色彩均匀的效果。
设置多个筛网片,相邻筛网片上的筛孔相互错开,有便于原料和助剂形成粒状结构,避免形成条状结构,从而实现粒状大小均匀的效果。经过多个筛网片造粒后,进入敞口容器中的涂料粒子大小比较均匀、相互之间不混色,方便控制需要的粒子的大小,得到的产品性能较为稳定,批次较统一,解决色差问题。设置离心过滤装置,可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经离心过滤装置离心过滤的物料颗粒饱满一致,提高了批次间涂料的稳定性。
筛网片的筛孔分布规则均匀,单位面积开孔率高,材料使用率提高了18%,筛网片的鱼鳞状结构加大了涂料与筛网片的摩擦力,避免涂料堵住筛孔,鱼鳞状飞刺还可起到锤片的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普通的圆孔筛相比,出料快,效率高,比普通筛网片效率提高了30%以上,且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清理筛网片的次数,减少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筛网片的平面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图4的C向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支架、2—造粒筒、3—横梁、4—造粒管道、5—敞口容器、6—第一电机、7—联轴器、8—转动轴、9—螺旋刀片、10—破碎辊、11—筛网片、12—第一密封垫圈、13—第二密封垫圈、14—翻边、15—锁紧螺栓、16—离心过滤装置、17—旋转轴、18—第二电机、19—旋转座、20—破碎齿、21—送料管、22—挡板、23—倾斜面、24—出料口、25—斜开孔、26—飞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涂料造粒装置,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支架1、造粒筒2、与造粒筒2固定连接的横梁3、与造粒筒2下端连接的造粒管道4、设置在支架1下部的敞口容器5、固定在横梁3上的第一电机6、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7连接的转动轴8、设置在转动轴8上的螺旋刀片9、设置在转动轴8上的破碎辊10,破碎辊10位于造粒筒2内,螺旋刀片9位于造粒管道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大众山涂料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大众山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06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