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9775.3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2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5/02 | 分类号: | F21V15/02;F21V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23001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光源 模组 壳体 结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背光源模组的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包括背板01,与背板01连接的胶框02,依次设置在背板01上的反射片03、导光板04和光学膜片组05。其中,背板01与胶框02一般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的,参考图1所示,胶框02具有向外延伸出的凸起状的卡勾021,背板01对应胶框02的卡勾021的位置处开有卡槽011,卡合时,胶框02的卡勾021会落入背板01的卡槽011内,胶框02的卡勾021会勾住背板01的侧边挡墙从而达到固定胶框02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这种一次卡合方式容易造成胶框和背板卡接不牢固的问题;同时由于现有的胶框02与背板01制作工艺的限制,背板01的卡槽011与胶框02的卡勾021的尺寸均有较大的公差范围,当胶框02的卡勾021与背板01的卡槽011尺寸搭配不当时,就会出现难卡、虚卡等卡合不良问题,从而降低了背光源模组的良率以及增加了返工时各种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胶框和背板卡接不牢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包括背板和胶框,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垂直、且向所述底板上侧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胶框包括围成一周的第二侧壁;
所述第二侧壁内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受力可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一侧壁可夹设于所述卡槽内;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侧壁上的所述卡槽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可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凹槽;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凸起。
可选的,所述凹槽为贯通槽;
所述卡槽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侧面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二侧面具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陷部。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平滑曲面。
可选的,所述凹槽为矩形槽。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侧壁夹设于所述卡槽内的情况下,所述卡槽的顶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槽其余位置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背板包括围成一周的四个所述第一侧壁;每个所述第一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凹槽;
所述第二侧壁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所述凸起。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
再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背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包括背板和胶框,背板包括底板和与底板垂直、且向底板上侧延伸的第一侧壁,胶框包括围成一周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内设置有卡槽,卡槽受力可发生弹性形变,第一侧壁可夹设于卡槽内;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第二侧壁上的卡槽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可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胶框的第二侧壁上开设开口朝下的卡槽,当施力使卡槽发生形变,从而将背板的第一侧壁夹设于胶框的卡槽中时,卡槽侧面的第二卡接部会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卡接部卡接,从而实现胶框和背板的卡合。由于背板的第一侧壁夹设于胶框的卡槽中实现了第一次卡合,卡槽侧面的第二卡接部与第一侧壁上的第一卡接部卡接实现了第二次卡合,这种二次卡合方式可以使得背板和胶框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这种卡合方式允许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有较大的公差范围,从而减少了卡合不良问题的产生,进而提高了背光源模组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壳体结构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京东方显示光源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9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