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1211799.4 | 申请日: | 2017-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4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 发明(设计)人: | 靳忠礼;葛海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科源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 地址: | 100055 北京市西城区广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装置 接地装置 接地线 螺纹管 连接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 金属旋转轴 螺栓 接地事故 石墨碳刷 接地 螺纹部 上夹片 下夹片 放入 虚接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包括U型螺栓、与U型螺栓的U型部相连接的螺纹管、安装于U型螺栓的螺纹部的上夹片和下夹片。螺纹管贯穿U型螺栓的U型部。螺纹管靠近传动装置的金属旋转轴的一端内设有石墨碳刷,另一端放入螺栓。本接地装置用于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直接连接,克服了采用以往做法导致的虚接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减少了因传动装置接地不良造成的接地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接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设备的传动装置需要接地时,以往的做法是通过轴承来实现接地。轴承接地连接是在轴承外环用焊锡焊接接地线,外环与内环连接通过滚珠连接,内环连接传动装置,也就是轴承在旋转时某一时刻在连接,有时是虚接,不是时时刻刻在连接,对接地效果是有影响的,不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3.4.1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压接、热剂焊(放热焊接)方式连接。
另外,因为外环与内环连接通过滚珠连接,连接形式是属于虚接,在浪涌电流传导到轴承处时可能在此处产生拉弧,形成电焊现象,使内环、滚珠、外环被焊接到一起传动装置无法转动,导致憋坏电机甚至引起火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
一种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包括U型螺栓、与U型螺栓的U型部相连接的螺纹管、安装于U型螺栓的螺纹部的上夹片和下夹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螺纹管贯穿U型螺栓的U型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螺纹管靠近传动装置的金属旋转轴的一端内设有石墨碳刷,另一端放入螺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上夹片的截面呈“U”型;上夹片上设有可穿过U型螺栓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下夹片的截面呈“W”型;下夹片上设有可穿过U型螺栓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螺纹管的管口平面与金属旋转轴的轴中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上夹片下表面的中部设有沿长度方向的梯形凹槽;凹槽的两个侧边呈弧形;所述上夹片的上表面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下夹片上表面的中部设有沿长度方向的凸起;凸起的两侧均设有弧形凹槽;所述下夹片的下表面两侧为弧面、中间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通过螺母与U型螺栓的螺纹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用的接地装置,其中,所述上夹片和下夹片之间夹有接地线;所述螺纹管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U型螺栓的U型部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接地装置用于传动装置与接地线直接连接,克服了采用以往做法导致的虚接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减少了因传动装置接地不良造成的接地事故。
(2)石墨碳刷与金属旋转轴的磨擦不会影响金属旋转轴的正常转动,且磨损较小;随着石墨碳刷的磨损,石墨会有一部分残留在金属旋转轴之上,使得金属旋转轴与石墨碳刷之间的磨损更小;石墨碳刷在磨损之后,需要定期检修时进行更换,只需用十字螺丝刀便可旋下螺纹管底部的十字螺丝,然后将已经不能使用的石墨碳刷取出,更换新的石墨碳刷,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科源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科源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1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放射型高效降阻垂直接地装置
- 下一篇:环保离子接地极内填料灌充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