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布料用3D版面热转印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0908.0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8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曾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亿安印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42 | 分类号: | B41M5/42;B41M5/44;B32B27/06;B32B27/36;B32B7/12;B32B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布料 版面 热转印 膜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印技术,尤其是一种布料用3D版面热转印膜结构,它包括热转印PET基膜、透明脱离层、印刷层、油墨层、黏合剂层、热熔胶粉层和布料,所述热转印PET基膜底面黏合有透明脱离层,所述透明脱离层底面黏合有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有多个凹型模,所述印刷层底面设置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底面黏合有黏合剂层,所述黏合剂层底面黏合有热熔胶粉层,所述热熔胶粉层下部热熔渗入填充所述布料的顶部且热熔胶粉层上部热熔压合成一平面结构,通过可热熔压合成平面结构的热熔胶粉层在布料表面构建一个适合3D图案转印的平面,通过印刷层和凹型模构建凹凸三维效果,适合布料热转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印技术,尤其是一种布料用3D版面热转印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转印技术的发展,厂家可以通过热转印为布料、玩具、金属制品、瓷砖等多种产品进行图案热转印。针对布料的热转印来说,一般可以通过设置凹型模来达到印刷品的凹凸效果(例如3D卡通效果)。例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布料的热转印膜,专利号为zl201520775894.1,其中记载:所述热转印膜上设置有基层,所述基层的上部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上设置有印刷层,所述印刷层上设置油墨层。所述基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基层的厚度为10微米-100微米。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微米-50微米。所述印刷层设置有凹形模。
然而上述技术方案的不足在于:布料是织物,它具有和金属、塑料平面完全不同的特性,织物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通过基层固然可以将转印膜黏合在布料上,但是凹型模构建的凹凸效果则被布料表面粗糙的结构破坏殆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布料织物的热转印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布料用3D版面热转印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转印PET基膜、透明脱离层、印刷层、油墨层、黏合剂层、热熔胶粉层和布料,所述热转印PET基膜底面黏合有透明脱离层,所述透明脱离层底面黏合有印刷层,所述印刷层设置有多个凹型模,所述印刷层底面设置有油墨层,所述油墨层底面黏合有黏合剂层,所述黏合剂层底面黏合有热熔胶粉层,所述热熔胶粉层下部热熔渗入填充所述布料的顶部且热熔胶粉层上部热熔压合成一平面结构,其作用是通过热熔胶粉层热熔后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使得热熔胶粉层的下部渗入布料的缝隙之间而上部被高温和压力压平成为一个平面结构,这样就为整个转印膜提供了一个平整的黏合面,避免织物表面凹凸不平影响热转印图案的凹凸效果。
所述布料为珠地布,本实用新型的珠地布采用的是中国专利一种抗紫外线新材料针织面料,专利号zl201620131890.4记载的珠地布,其采用玻璃原纱织造,在高温下不会像其他面料一样发生变形(尼龙)或者变性(蚕丝)。
所述透明脱离层为耐水膜,其作用是减少布料洗涤造成脱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可热熔压合成平面结构的热熔胶粉层在布料表面构建一个适合3D图案转印的平面,通过印刷层和凹型模构建凹凸三维效果,适合布料热转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热熔黏合的热转印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熔黏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转印PET基膜;2、透明脱离层;3、印刷层;4、油墨层;5、黏合剂层;6、热熔胶粉层;7、凹型模;8、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亿安印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亿安印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0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